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石磊 通讯员 孙建忠 郭松 王彦淇 张芳
在当前全省上下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大潮中,济南如何扬起省会经济发展的“龙头”,民营企业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为进一步帮助民营企业补短板、扬优势,山东省委、济南市委立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提出的“四个扎实”指示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需要,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工作。
带着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济南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槐荫二队于7月22日正式成立。自成立以来,采用企业调查问卷、现场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分析。
实地调研 发现“四大难题”
为更好的了解企业面临的需求及困难,济南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槐荫二队到世纪金榜、华强方特、世博动漫、华嘉资源、红海人力等行业龙头企业和驻地街道,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制约和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使用、政策扶持、市场开拓、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
一、土地资源成为影响企业腾笼换鸟的“卡脖子”难题。在调研中,有企业反映受土地性质、合同履约等因素制约,公司在厂房新建改造、资金回笼、环评提升等方面均存在紧迫的发展“瓶颈”。
二、相关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衔接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隐形“天花板”。近年来,山东省及济南市出台了助推企业健康发展、跨越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等一大批含金量高的扶持及奖励政策,但由于个别因素,有些扶持政策在配套细则上还没有“跟上趟”,“执行难”;有的政策制定初衷是好的,但执行起来往往“事与愿违”;还有的政策制定上“束手束脚”,不够“大胆”、“开放”等等,在无形中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天花板”。
三、相对滞后的审批服务成为影响企业市场开拓的“紧箍咒”。不少企业反映,政府在进一步放开市场、特事特办、流程再造、搭台推介等方面,步子还可以迈得再大点、放得更开点。
比如,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有些是每两年或多年修订一次,但随着市场的飞速发展,新旧动能的加速转换,每年都会产生大量新兴行业,难免出现与规定不符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在特事特办上加大勇气和力度。
四、营商环境在细节打造上的“留白”成为影响企业安心发展的“挠头事”。在营商环境的精细化、定制化、特色化打造上,在城市硬件建设及相关配套保障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有企业反映,法治环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解决好“执行难”的问题,避免企业赢了官司、输了时间和效益。
标本兼治 实现“四个解决”
近年来,山东省及济南市在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企业的快速发展需求,与先进地区的服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槐荫二队建议标本兼治,围绕四个“解决”,实现四个“发展”,切实增强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一、要真正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在发扬担当负责的闯劲、敢闯敢试的狠劲、勇争第一的拼劲上促发展。在调研中,发现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最缺的不是政策资金、不是领导关注,更多的是执行层面缺少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必须要解决思想观念的问题,打通“上下热、中间冷”的“中梗阻”。各级职能部门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服务至上,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及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容错免责机制”和真正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的“正向激励机制”,确保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提出的“在泉城、全办成”的目标实现。
二、要认真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抓配套,抓具体,抓宣讲,抓兑现上促发展。要帮助民营企业打破市场准入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搬走“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市场的冰山”。对具体政策落实问题,将坚持一企一策、项目负责制,提供一揽子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店小二”。要当好精通政策的“研究员”,做好上门解读政策的“宣讲员”,真正将政策的“白纸黑字”变成促进企业发展的“真金白银”。
三、要精心解决流程再造问题。在精简环节、放开门槛、创新服务上促发展。王忠林书记强调,“凡是外地能办的,济南也能办;凡是外地能办好的,济南一定能办得更好”。坚持能精简的环节坚决精简,能放开的门槛坚决放开,能创新的服务坚决创新。
四、要认真解决营商环境做细做优问题。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槐荫二队将坚持坦坦荡荡同企业家打交道、交朋友,真心实意为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努力打造省会更人性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优质营商环境,增强民营企业发展的心气底气和硬气。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