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有四大知名音乐会,分别为“上海之春”、“哈尔滨之夏”、“泉城之秋”、“羊城音乐花会”,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备受大众喜爱的品牌文化项目。
“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举办了36届,目前已经成为上海的城市名片和国际知名的音乐品牌,更是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舞台。
“哈尔滨之夏”简称“哈夏”,每两年一届。自1961 年8月5日创办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目前已举办过34届音乐节,已经升级为了国家级音乐盛会,与冰雪文化活动一起,形成了哈尔滨市 “一冬一夏”两大文化品牌。
“羊城音乐花会”于1962年3月创办,共举办过六届,1999年后停办。2016年广州市政府重拾这个文化品牌,并全新打造出了“南国音乐花会”这个新时代的文化品牌。
1981年9月24日—10月3日,由山东省文化局、济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等6家单位联手举办的山东省第一届“泉城之秋”音乐会在济南举行。之后,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党组领导下,陆续又举办了4届,为山东省挖掘培养文艺人才、推广音乐作品创作、展示舞台表演、推动文化研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因种种原因,曾经与“哈尔滨之夏”、广州“羊城音乐花会”和“上海之春”音乐会一同享誉中华的“泉城之秋”,在成功举办五届后,却在岁月的流逝中悄然静默了。
征集目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展示省会泉城改革开放以来的崭新风貌和巨大变化,提高山东省省会精品文化创作的首位度,打造省会城市文化高地,山东超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立志恢复和打造属于泉城的文化品牌,重塑“泉城之秋”昔日辉煌。
时光飞逝,从第一届“泉城之秋”的举办,至今已经过去 30 年。当年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泉城之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他们为专业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管曾经的辉煌,始终的平淡,如今,他们身在何方?面对“泉城之秋”,他们有哪些情结不吐不快?回忆往昔,他们又有哪些情愫难以割舍?
为了解历届为“泉城之秋”发展做出贡献的名人背后的奋斗故事和人生境遇,发掘他们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感受他们对文艺强市的真心、真言和真情,籍此复原“泉城之秋”那段已有38 年历史文艺事件的原貌,从而梳理泉城文艺发展的基本脉络,恢复解读沉积于个体生命史的那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为开启新的“泉城之秋”序幕提供厚重的历史渊源。
征集主题
以文献资料汇考为基础,以“讲述·我与泉城之秋故事”为主线,附以调查访谈,踏访参演人员、组织者及相关人士,获得尽可能详实的研究资料。
征集对象
01、历届“泉城之秋”领导者(健在的更好,不健在的家人可以参与)
02、历届“泉城之秋”组织者(含地方音协、军队前卫系统)
03、历届“泉城之秋”参与者(主要是各型各类老艺术家,对音乐有建树的大家,尤其是仍活跃在舞台上的当代名家。
建立资料库
1、全面收集历届“泉城之秋”音乐会有关的书籍、报刊、官方文件、节目单、讲话、座谈会记录、图片、录音录像、访谈报道、媒体评述等资料。
2、全面收集整理“上海之春”、“哈尔滨之夏”、“羊城之花”等知名音乐活动的前世和今生,为做好泉城之秋做参考。
3、全面收集被访谈对象的相关资料,采用纪实方式记叙会演,归类概括,分析比较,从史学角度“复原”事件原貌,完整梳理所呈现的历史面貌。
4、采用“口述史”的方式,深入了解与泉城之秋有关的历届德高望重名人背后的故事和人生境遇,聆听他们对恢复泉城之秋的见解和心声。
组稿方式
1、来稿统一在《泉城之秋》公号和《超越》DM杂志刊登,同时择优推送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今日头条、百度头条、鲁网等媒体。
2、直接发至邮箱quanchengzhiqiu@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我与“泉城之秋”的故事》。
3、联系电话:0531-80979726(李主任)
4、详情可关注《泉城之秋》微信公众号。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财经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