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指标是反映预算绩效的度量依据和手段。为提高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深化,山东省预算绩效评价中心从实践出发,为研究设计操作简便、便于理解、易于收集、涵盖广泛的核心指标探索出一些经验方法。
一、树立“研究指标就是研究工作”的工作理念。在实施绩效评价前,预算绩效评价中心首先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进行调查研究,组织专家、业务主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等深入研究,寻找能最大限度反映项目真实情况和效果的核心指标,赋予较高比重。然后组织试评价,重点验证核心指标的作用,争取达到与绩效评价的目标和要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结果导向高度的匹配。同时以正向导向理念设置核心指标,在把项目评深评透的同时,争取促进财政资金产生的效益最大化。
二、以“问题导向”设置核心指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应建立底线思维和容忍度,针对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影响资金绩效的各个方面和客观因素来研究设计核心指标。突出问题导向,着力找出影响项目资金绩效的症结所在,引起项目实施单位的重视和解决问题,更好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通过靶向诊断、对症下药,根据客观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而又精准地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设计的核心指标能够直击病灶痛点,以达到预期的绩效评价效果。同时,还要针对成本效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设置能反映成本效益的核心指标。比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中,设置项目产出、效果指标时,选用文体活动开展数量及质量、农家书屋使用频率和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设计核心指标,可以反映出使用效果和受众满意度。
三、以“目标导向”设置关键指标。突出目标导向,根据项目申报的主要绩效目标设置核心指标,准确对应、反映出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质量情况。核心指标与主要目标相呼应,一方面,对前期“目标设置指标化”,直接针对绩效目标优化设置关键指标;另一方面,对前期目标设置笼统的项目,根据部门单位预算编制的绩效目标进行有效梳理,对脱离实际的绩效目标予以纠正,对笼统的绩效目标进一步细化,进而优化绩效目标,从而寻找出对应的核心指标。
四、以“结果导向”设置正向导向指标。突出结果导向,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项目资金达到最优绩效,引导项目实施单位“少花钱,多干事”,提高群众满意度。实践经验证明,如果仅设计否定性指标无激励性指标,会使项目单位形成绩效目标制定标准逐年降低的负面导向,使评价起到反作用,中心适当设置正向激励指标,达到高标准值可增加上一级指标得分。比如,在高等教育发展建设奖补资金项目评价中,设置科研成果产出超出目标值并大幅提升经济效益的,根据其综合贡献率增加上级指标分数,达到了对项目绩效目标正面引导和鼓励正偏离,提高项目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五、要做好核心指标的加法和减法。核心指标的设置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好加减法。一方面,当前绩效管理推进过程中,要做好“加法”,体现评价意图和导向,反映被评对象的多种特征,精准的查找影响资金绩效的问题,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效果,达到绩效评价促进资金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问题会越来越少直至消亡,就要做好“减法”,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力求精炼,集中于关键要素,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复杂问题,从而降低评价成本,提高效率,保正评价质量。(孔进 赵云亮 刘泰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程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