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新规致定增成“弃子” 基金掘金再融资

2017-05-04 09:23:00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徐金忠

  再融资新政的出台实施,令传统的上市公司定增“暴利”模式走到尽头。在此背景下,不少机构正“弃子”传统的定增业务,转而加大创新,服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需求、并购重组需求。新政之下的再融资新环境正在酝酿新的投资机会。

  定增谋变

  随着再融资新政出台,资本市场定增之风骤然收紧。财汇大数据终端显示,2月17日至4月底,沪深两市有数十家上市公司终止定增方案,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另有数据显示,2月共有36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定增,融资金额为964.11亿元;1月则有56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增方案,融资金额为3145.11亿元。两相比较,新政前后的改变非常明显。

  新政出台后,有上市公司董秘感叹,一场定增路演吸引200多家机构、定增折扣大幅收窄还有大量资金涌过来的情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公司定增遇冷,“监管部门仔细询问你的定增方案,问为什么要做,能不能不做;机构资金一看方案,问的问题首先是公司觉得能做成么。连公司心里都一直打鼓,是不是要做,是不是要终止”。

  尽管中期来看,三年期定增因无法提前锁价,低折扣定增套利模式将受到较大冲击,大概率要淡出市场,但本次新政采取新老划断,以“证监会受理”为分水岭。短期来看,机构投资者重点关注的一年期竞价类定增2016年发行约6000亿元,目前已过发审委尚未实施的以及未过会已被证监会受理的存量规模相对可观,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年期定增项目供给依旧充足。但监管革新下的定增市场,无论是资金关注度还是市场人气,都已大不如前。

  “去伪存真,大浪淘沙”,上述上市公司董秘认为,定增还要继续做,只是做得更合规、更精细。把定增投资等同于价格折扣;集中投资于某个具体项目,忽视投资风险;相信某些“内部消息”和未来的“资本运作”的老套路正在淡出市场。兴业证券(601377)定量研究团队编著的定增“蓄势待发”、“项目为王”、“价值博弈”、“真金白银”和“物美价廉”指数的表现正在发生变化,定增投资正在回归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机构资金价值投资的路径上去。

  掘金再融资“刚需”

  随着A股市场持续发展,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的现实需求存在,这部分再融资的“刚需”成为很多机构掘金的对象。

  “长期来看,新近连续发行的‘小微’IPO中有一批优质上市公司开始进入再融资需求的集中释放期(18个月的政策间隔+平均6个月左右的在会审核期)。眼下看似汹涌的IPO项目,正是未来再融资之源。”财通基金总经理王家俊表示,如今,对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花式掘金正在市场上上演。

  基石资本董事总经理张宗友表示,“定增新政”对定增市场的影响中性偏正面,所谓“中性”是指对定增市场整体的影响;所谓“正面”,主要是“定增新政”会对定增市场的内在结构产生正面影响,消除定增市场存在的不良现象,从业机构也会分化,促使投资人和上市公司重新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

  理性的轨道正在对接上市公司旺盛的再融资需求,除了定增新政实施后崛起的可转债市场等以外,就定增而言,不少机构正在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定增”的方向创新,结合大数据等技术,精选定增项目,组合多个定增项目实现投资分散化等,定增市场内的不少机构资金正在精细化挖掘定增机会。

  “另外,向“投行化”深度发展,机构已经注意到上市公司定增背后刚性的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需求。服务于上市公司的并购需求,比如成立并购基金;多方位切入上市公司融资需求,股权、债权融资,甚至是大股东的融资需求等。这些都是机构可以重点挖掘的机会,机构将永远是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重要参与者。”私募机构人士表示。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安蕾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