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珂写生作品欣赏

2016-02-01 10:49:00来源:作者:

  

  刘传珂:201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威海),山东省油画学会会员,威海市油画学会会员

  主要参展及获奖情况:

  2010年

  作品《写生》获山东省艺术院校美术大赛优秀奖,

  作品《胶东雪霁》入选山东省第十四届美术新人新作展,(济南 山东省博物馆)

  作品《田园之冬》入选绘画&影像山东省油画作品展,(济南 山东省美术馆)

  2011年

  威海油画学会迎新春五人油画作品展,(威海)

  《田园之冬》入选第二届挖掘与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入编第二届挖掘与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作品集,(北京 中国油画院美术馆)

  作品《石岛湾之三》入选山东省第三届齐鲁风情油画作品展入编山东省第三届齐鲁风情油画作品展作品集,(济南 山东省美术馆)

  2012年

  作品《田园寂雪》获第四届东北亚书画摄影大赛优秀奖,组委会收藏,(长春)

  作品《田园晴雪》入选第六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入选奖(南宁)

  作品《残雪》入选中国,中国!山东省油画作品展,(济南 山东省美术馆)

  2014年

  作品《田园之冬之冬雪》、《田园之冬之秋雪》获第八届中国东盟青年艺术品创作大赛入选奖(南宁)

  2015年

  威海市首届本土油画新锐展一等奖(威海 逸云斋美术馆)

  《胶东雪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威海首届美术大展优秀奖(威海 威海美术馆)

  威海本土优秀青年画家作品展(威海 逸云斋美术馆)

  作品《早春》山东省第十九届新人新作展(日照 )

  作品《胶东雪塬》入选第十届山东省文化艺术节全省优秀美术作品大展(济南 山东美术馆)

  《山乡秀水》获印象武夷——2015'首届全国青年油画家武夷山写生展优秀奖(武夷山)

  写生派画家刘传珂

    周怡/文

  1、关于写生派

  所谓写生派,顾名思义,就是将“对景写生”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一种绘画风格。当然,大多数作品都需要后期的加工改造,但不脱离写生的基本面貌。这是西画(包括油画、水彩、素描)为主的画风,因为中国传统绘画主要讲究意境与默写。

  刘传珂是一位比较典型的风景写生派画家,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来自于现场写生,写实风格显而易见。当然,在当下数码信息时代,写生的艺术表达经常被人们质疑,因为许多画家从海量的图片中进行选择并描摹,成为一种“伪写生”。所以,真正的写生派画家恰恰是在抗拒这种庸俗画室的写生创作。原因很简单,离开了自然外景的亲身体验,造型就会陷入僵化,不仅脱离景物的现场取舍,而且丧失了置身自然的情感体验。这是刘传珂的创作感受,也是写生派绘画的基本原则。

  实际上,任何画家都离不开写生,那些主题性创作的画家同样需要大量的写生作为创作的素材,而这些素材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逊色于其主题创作。当然,油画的风景写生自成体系,中国油画界早期的颜文梁直至后期的吴冠中,都是风景写生的名家,他们的写生之所以能够独立,在于艺术境界的创造和绘画技法的独特。如果仅仅局限于写生,没有艺术提升,是不足取的。刘传珂的风景写生看来并非素材的积累,他希望在写生过程中获得技法的探索和审美趣味的把握,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意境。

  2、雪的世界

  刘传珂喜欢描绘雪景,他有一系列作品描绘雪的世界。他笔下的雪景是北方的雪,或者说是齐鲁大地上的雪。当然,刘传珂强化了主观情感,赋予了雪世界一种特殊的艺术语言,我以为用中国绘画里的概念来表达比较切合,即“荒寒之境”。

  所谓荒寒,首先要具备这样几个元素,一是景物自身的苍凉,没有或者缺少人间烟火气。刘传珂的雪景保持了这样审美特征,雪不大,也不深,但寒彻到了骨子里。山坡,沟壑,小树林,尚未结冰的河流,或许还点缀了村舍,但绝没有人的出现,也没有炊烟袅袅的温暖以及大红对联的年味,景色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第二,荒寒的表达需要艺术形式的提炼,包括造型、色彩和笔法等独立因素。比如避免暖色的出现,避免色彩的强烈对比,如此等等。刘传珂的雪景很大成分依靠他的这些油画技法,比如灰白、青灰、赭灰色调的运用,细碎笔触的运用,中近景视野开阔的表现,都将景物气氛渲染成宁静,却不是消闲的宁静,是一种被寒气凝固了的宁静。展示出画家独到的艺术感觉。第三,荒寒之境并非逃离社会,它以“无”凸显“有”,所以,这些雪景也不是什么人迹罕至的地方,相反,恰是雪封的农田,村边的小路,车辙碾过的痕迹。正是人的居住环境,却显得异常的荒寒。这些细节的刻画没有实地写生是难以获得的。

  从审美趣味上讲,荒寒之境的表达,属于艺术的特殊追求。在中国画史上,元代文人出现这种画风,成为文人画的极高的境界。刘传珂或许受到画史的启发,或者自我的情感积淀当中具有这样的基因,一旦遇上如此的景色就会激发出审美的激动。雪景系列画出了一种独有的艺术气质。

  3、海岸意识

  刘传珂生长于鲁西平原,来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才与大海结缘。其实,威海的山和海对他具有特别的陌生感。实际上,陌生是审美体验的一种刺激。一般来说,人们具有突破固有审美领域的欲望,新鲜的风景在召唤他们,所以才会有画家游走四方写生的传统。

  刘传珂的风景画里更多的是海滨风光,然而,这位青年画家并没有完全效仿他的前辈和老师们,他把视野投向了一个特别的空间,即半海半陆地,其实这是一个海滨陆地为主体的画面,大海只是作为背景处理,甚至仅仅是远景的一抹蓝色。他为什么避开无垠的大海,避开波涛、海鸥、舰船以及海上变幻无穷的风光,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思考。

  威海这个地方,聚集着一批以海景画为主题的画家群,从早期的高泉,到近期山东大学的学院派画家们,大都以海洋为表现内容。他们甚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个海洋油画的创作热潮。但是,海洋绘画自有其制约,画家很难进入海洋深处体验。

  刘传珂干脆将视野收拢回来,着力表现海岸的景致,以及渔家的生活环境。包括海岸的树林,礁石,码头,滩涂,以及少量的建筑。画家延续了自己的一贯作风,不加任何点景人物,让风景保持在一个静谧的状态。他有一组写生系列,画的是长岛,即便在这样一个孤零的海岛上,依然没有将海洋作为主题。无疑,视角的独特性是写生画家的一种创新手段。

  4、走向远方

  近期的刘传珂刚刚从武夷山写生归来,一批面貌新颖的作品扑面而来。由于写生对象的变化,审美格调也为之一变。这是写生派画家进行风格调整最为便利的手段,内容变了,画面显然不同以往。雪景画当中那种开阔的视野、灰白色调与小笔触表现都发生了改观,因为武夷山一带的山水、古木、老村镇都充斥着一种浓郁、靓丽与温厚。所以,这一组绘画中出现了大笔触,彰显潇洒淋漓的格调。

  刘传珂依然十分注重视角的处理,近景经常以门廊、街口、墙体等作为铺垫,用以延长景深,担当画框的作用,将聚焦点推到一个舒服的视觉位置。在武夷山古村落的系列作品中,这种构图发挥到一个高度,形成远与近、疏与密、繁与简、主与次、中心与边缘等多层次的关系表达。在南国的写生里,充分展示出画家表现世界的丰富性。

  当然,必须指明的是,写生往往属于艺术创作的准备,画家在此驻足还是不够的。充分的准备是艺术突破的基础,画界拭目这位年轻画家的未来。

  刘传珂写生作品

  

  渡口小景 2015年 60x80cm

  

  海边的红房子2015年 60x80cm

  

  海边的紫薇花2015年 60x90cm

  

  海边日记之二2015年 60x80cm

  

  海边崖石之二2015年 60x80cm

  

  海边崖石之三 2015年 50x60cm

  

  连接古村的桥 60x80cm

  

  芦苇 60x90cm

  

  芦苇荡 60x90cm

  

  七市街入口60x80cm

  

  秋染高原2015年 60x90cm

  

  山乡秀水2015年 60x80cm

  

  松石2015年 80x60cm

  

  溪边古街2015年 60x80cm

  

  朱子古樟2015年 60x80cm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安蕾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