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写物外性 贵有画中态——黄永聚中国画的审美与精神语境

2016-03-17 17:51:00来源:大众网作者:

  近日赏读黄永聚先生的系列画作,不难感触到他的作品有种超越以形写神之后的笔墨意蕴的品位与格调,并且这种品格古雅的笔墨之中依然保留着自然中物象的鲜活与生动。

  黄永聚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幼酷爱美术,博览群书,师法古人,坚持写生,笔耕不止。从其气息纯正,手法娴熟老辣的画作中,我们再一次认识到中国画这门古老的东方艺术对生活和学养有着高度的依赖,没有丰厚的生活经验积累,很难有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出现。黄先生的画作达到今天率性为之和“信手招来无不是”的境界,实为长期生活体验和艺术修养积累所致。黄先生画作的笔墨技法有浓郁的传统遗意又不落俗套,追求笔墨情趣且格调清纯。他擅画虎,其虎画深刻揭示了虎性与人性的相通之处,探幽察微,以物寓人,展示了虎族一往无前的雄风及温情脉脉的生态化,人文化的艺术状态,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具有鲜明的哲学寓意和审美情趣。解读黄先生的作品看出,他的画虎作品以兼工带写为主,又融入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形成富含文化气象的笔墨语言和笔墨形式。同时他还能把情感与技法融入写心写意的作品中,在继承中求新,在冲突中求融合,使笔墨的情感张力达到和谐统一。他的作品既具有传统的视觉表达,又有现代艺术审美价值。画家寄情于虎,这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亲和有关。从黄先生的作品中,既可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情趣及东方水墨的无穷魅力,又能探寻到他融古汇今,慧眼卓识的执着创作。他不仅能恪守于传统的规矩,用传统的审美体验阐释其艺术理念,又能在长期的绘画过程中把自己的语言风格、经验等注入其中。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把解读前人作品时的感悟和自己的细腻情感融入到对经典作品的再现过程之中,随物宛转,与心徘徊,通过其笔墨的微妙变化和现代审美观念的再创造,着力表现虎的形态及感情变化,研究虎的皮毛及骨骼表达方法,从而表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营造新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图式和笔墨语言,彰显其作品的价值,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并赋予了传统题材作品新的生机。

  中国画是以传统文化为精神内核,以笔墨情趣为表象符号的视觉艺术,特别强调作品的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画家应该有浑厚的功力,博学的才识,非凡的创造力,才能登上艺术的最高殿堂。黄永聚先生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实践,在创作时倾注了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师古人更注重对景写生,实地观察,反复推敲,认真创作,用自己的眼睛找美的发现,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表现自己理想中的物象,他不是简单地套用传统的模式和符号化,而是以自己的感悟和技法进行创作。正是这种师传统,师造化又师自然的全方位努力,才能使其画虎作品具有了独立的艺术价值。

  中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民族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完美统一。艺术作品不仅要表现物象之美,还要表现艺术家的人格美、知识美、修养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画外物写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意,贵有画中态。”黄永聚先生的绘画正是在这片肥沃的艺术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它粗实、茁壮、有生命力,他的系列作品已超越了技法层面的表达。优秀的国画家,不仅要有高超的技巧,还要具备丰厚的学养、人品、情趣;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博涉约取,潜心钻研画理画论,并能做到身心学养兼修并进,加上高超的悟性与勤奋,方可渐趋形成自己的独特画风——既涵盖了中国画的传统格局,又具有现代审美精神和独立的笔墨语言风格。

  黄永聚先生在主攻画虎的同时也涉猎花鸟山水,其作品较好地传承了中国画特有的清新、超然、蕴藉与典雅,体现了东方式的天人合一的艺术精神和儒释道禅意味,形成了富含文人气意趣的图式和笔墨语言。山高水长,在艺术上与科学上一样,只有不畏艰险地跋涉,在崎岖小道上的人,才有希望攀登上成功的巅峰,我们希望不断见到黄先生的新作问世。

本文作者:辛民,《文化中国》评论员。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