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老茶再次拍出高价 专家认为 “入口”远比“收藏”更重要

2017-04-11 09:29:00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黄辉

  普洱老茶的最佳品饮期大致在30年至50年之间

  □□ 特约撰稿 黄辉

  4月16日至18日,第十五届中国普洱茶节将在云南普洱举办,普洱茶产业又一次受到业界聚焦。2016年,在普洱茶行情持续低迷的状态下,普洱茶老茶却在拍场一枝独秀,价格不断飙升,多个品类再创新高。普洱老茶为低迷的茶叶市场带来了茶余饭后的谈资,在高价诱惑下的普洱老茶,也是一片争吵不休的“江湖”。

  不断飙升的普洱老茶

  2016年5月15日,北京东正春拍“紫器东来——茶·器专场”中,一饼红标宋聘号普洱圆茶以150万元起拍,成交价为260万元;而一筒七饼的蓝标宋聘号普洱茶,成交价则高达880万元。专场负责人表示:“宋聘号本就稀少,此件拍品为完整未开封的一筒七饼普洱茶,这在近10年来的拍卖场上可谓十分难得一见,价值已非单饼倍数增加得已估算。”

  然而,宋聘号的这一成交纪录很快就被打破了。2016年6月7日,北京匡时春拍首次推出“寻味求真——‘祺昌号’茶事茶叶夜场”拍卖,并邀请两岸“普洱茶第一人”邓时海为该夜场遴选保质名品普洱。

  最终,该专场拍卖总成交额达6881.7万元,成交率为98%。其中,百年蓝标宋聘号圆茶(一筒)成交价994.75万元,百年陈云号绿票黑字圆茶(一筒)成交价638.25万元。另外,包括百年红标宋聘号圆茶、百年蓝票福元昌号圆茶、小票敬昌号圆茶、大字绿印圆茶等多款珍贵老茶也拍出逾百万元天价。

  其后,北京匡时秋拍再推“寻味求真——祺昌号茶事茶叶专场”,专场成交4110万元。其中,百年蓝标宋聘号圆茶(一筒)再创新高,以1046.5万元成交,成为当前普洱茶拍卖的最高价。此外,百年陈云号绿票黑字圆茶(一筒)拍得684.25万元。与春拍为数不多的流拍不同,秋拍专场110多件作品中,40多件流拍。

  对于老茶屡创新高的价格,北京匡时专场负责人荣桃园介绍,关键在于像宋聘号这样的老茶十分稀缺,“宋聘号目前的存世量总共加起来不过几十片;更高级别的,比如车顺号,存世可能不过三五片,见过的都没几人,相当于江湖传说。”

  荣桃园表示,普洱茶和其他拍品有所不同,上拍拍品一是看真假,辨别新老品质;二是判断茶叶的仓储,干仓还是湿仓。“邀请普洱茶专家邓时海把关,拍卖的老茶基本上都来自于圈内熟知的老藏家,地域范围也比较广。”

  普洱茶进入拍卖,最早要追溯至2002年11月的广州国际茶叶博览会,鲁迅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成交价16万元,不仅引发整个收藏界震撼,也开启了普洱茶进入高端交易市场的时代。老普洱茶在人们心中的概念也就此改变,从原来意义上的饮品,转而成为收藏品。

  2008年12月,中国嘉德首次推出普洱茶专场拍卖——“普天同庆传世经典”,这场陈年普洱拍卖总成交额达554.3万元,拍品总数64件,成交41件,成为当时茶行业的标杆性事件。这场普洱老茶拍卖会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普洱茶的品饮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随即刮起一阵“普洱老茶”旋风。

  在接下来的几年,普洱茶收藏级老茶的价格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10年,生产于上世纪20年代的福元昌号蓝内飞圆茶(一筒)以504万元成交;2013年,创设于光绪初年的元昌号茶庄出品的福元昌圆茶(一桶),成交价高达1035万元。

  邓时海将普洱茶视为“典藏之美,可以喝的古董,不会跌价的股票”。他对普洱茶如此分类:乔木级茶1至20年,“七子饼”“文革砖”20至50年,“印级茶”50至70年之间,“号级茶”70至100年,他的这一分类也得到业界认可。

  在老茶中,“号级茶”存世稀少。“号级茶”又叫“古董茶”,其时间年限为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这种普洱茶是由私人商号出产,其中四大贡茶茶庄的宋聘号、同庆号、福元昌号和同兴号最为藏茶界珍视;既可品饮又能用来收藏,且这些年普洱茶升幅最快,故从投资收藏角度深受追捧。“藏家也不差钱,最基本的道理,越喝越少。”荣桃园说。

  邓时海表示:“这次匡时起拍价非常保守。”从拍卖价格来看,一片“红飞宋聘普洱”2009年时为50万元,而现在市面价格飙升至260万元;福元昌号蓝内飞圆茶(一片)在2010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价还是60多万元,现已涨至200多万元;同庆号双狮商标圆茶(一饼)价格120多万元;百年红标宋聘号圆茶(一饼)的价格已近300万元;而百年蓝标宋聘号圆茶(一饼)的价格则在150万元左右。

  紧随其后的“印级茶”价格上涨幅度也颇为惊人。上世纪50年代的中茶“红印”在2002年的价格不到2万元,到2004年的时候就为4万元,而2007年已涨至10万元;九二方砖也称“普洱方砖”,在1992年的时候也就几毛钱一片,2000年上涨至4元,2016年,这款砖茶市场报价5000元至1万元不等,16年的时间翻了2000倍。

  老茶藏家卢慧表示,这款陈期已有25年的老茶,品质早已得到市场和老茶客的认可,且一度被视为勐海茶厂的巅峰之作;除年份外,存储好的茶品市场上不多,喝一块少一块,稀缺性决定其价格;此外,与普洱老茶价格的整体上涨和普洱茶被炒作也有一定关系。原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就表示,上世纪90年代前的产品如今在市场上已是凤毛麟角。

  普洱茶的收藏版图

  “以前普洱收藏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广东、香港和台湾,现在国内很多地方的藏家都有收藏。”荣桃园表示,从老茶拍卖的参与人群来看,各个级别的老茶参与者不一样。普洱茶产于云南,存于香港,在台湾重新发扬光大,大兴于珠三角,从南至北推进,经济和文化底蕴相对强一些的大城市也是普洱茶的消费地和收藏重地。“这个过程与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韩国都有联系,但终归还是扎根于中国。”致力于在韩国推广普洱茶的台湾人姜育发表示。

  上世纪70年代,台湾严格禁止进口茶叶,云南、福建的茶叶只能经过香港这个中转站非法入台。那时的台湾茶文化刚起步。“今日普洱茶兴起,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台湾带来的。”姜育发说。那时港台地区追求的普洱茶,都是现在的号级茶、印级茶。台湾资深茶人石昆牧介绍,台湾普洱市场的起步,来自中医界、学术界和宗教界,对老茶的认知来自“气感”——台湾论证“气功”的科学家们认可普洱茶的茶气。

  广东人爱喝茶,茶产业市场发达,消费需求也十分旺盛,广州、东莞、佛山和潮汕地区都是普洱茶的主要消费和囤积市场。广东东莞被誉为“藏茶名城”,民间藏茶氛围浓厚,茶馆众多,东莞市贸促会2016年统计,目前东莞全市茶叶藏量超过30万吨,年交易额约100亿元。被誉为“东莞藏茶第一人”的商人蔡金华,藏茶7000吨,茶仓占地65亩,储物空间达8万立方米,有人估值其藏茶市值30亿元。东莞茶叶行业协会副会长卢树勋说:“每年云南产出的普洱茶有1/6流入东莞。”东莞收藏普洱茶的历史也才六七年,虽然收购价格对市场有影响,但在收藏界还缺乏影响力,目前对于收藏价格有影响的,主要还是一些老字号茶行。

  当然,云南数量众多的茶企也收藏了部分老茶;另一个藏茶地是马来西亚,这里的普洱茶推广也得益于邓时海,加之马来西亚的气候非常适合存放普洱茶,形成了普洱圈有名的“大马仓”。此外,在韩国也有普洱茶的收藏。

  普洱老茶的话语权之争

  在当前,虽然老茶的品饮、收藏人群遍及全国,甚至海外,但对于普洱茶却存在不同的观念,认识差异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普洱茶在港台风靡之时,很多香港人和台湾人在内地寻找普洱茶。但结果令大家很失望,云南人几乎没人知道“号级茶”,更没人知道“易武”。即便在2005年,台湾人在边销茶区寻找老茶,销售人员直言:“过期了,不能喝。”

  以邓时海为首的台湾茶人重视老茶,强调“喝熟茶、品老茶、藏生茶。喝熟茶在于滋润、保健;品老茶在于艺术;藏生茶在于传承和增值”。他的这一观念,也成为产量巨大的普洱茶不断被消耗,让更多人收藏普洱茶的重要原因。

  在对老茶的定义和品饮方面,港台和内地地区的主流观点也有所不同。邓时海强调普洱茶“越陈越香”,他表示,一定要50年以上的,才能成为老茶。这一观点得到台湾老茶人周渝的认可:“在台湾,至少要四五十年以上,才能被认为是老茶。”香港的吴树荣经营着一家百年老店,他特别强调其中一条:生茶不能叫普洱茶,至少要收藏好几年,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慢慢转变,陈化后方可称为普洱茶。

  内地普洱茶界一般认为,陈化10年以上的普洱茶基本可以归类为“老茶”。尚燃藏茶创办人杨尚燃表示,时间在15年以上就可以视为老茶,最佳品饮期大致为30到50年期间。“要有存放的过程,没有存茶的绝对值,基本是要15年20年以上,普洱茶可变化性太多了。”荣桃园说。

  和港台所强调喝老茶不同的是,现在内地市场生产出大量生茶,茶商极力引导消费者喝新生茶。在港台很多资深茶人看来,商业角度无可厚非,但从普洱茶的品饮传统来看,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

  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刘勤晋曾被邀品尝清宫留存的百年茶膏,“已到有色、无味、失风程度,其实,某些专家所称号级茶并无实质意义,因为市面上那种茶已经被喝得差不多了。炒作无非是替那些造假者制造机会而已。”对于“老茶”的卫生状况,他也颇为担心,据他回忆,在一次被邀请参加的品茶会上,主人拿出一饼 “长满虫屎”,号称10万元的百年普洱,尽管用沸水洗了两遍,还是让他喝得“心惊肉跳”。

  普洱茶令人咋舌的高价,直接催生了大量仿品和赝品。比如,普洱方茶、“文革砖”,因为茶品年份较多,且市场混乱,假货也较多,不良商人制作赝品获利更大。以88青为例,一片正品88青单价在5万元左右,而一片造假的88青成本也就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甚至有人揶揄:“喜欢喝老茶的土豪比比皆是,喜欢喝老茶但又能分辨老茶的土豪则少之又少。”

  对于普洱茶的现状,容桃园也表示:“做茶的太多,一人一说法,普洱茶并不复杂,但越来越乱;水不深,但越来越浑,这样发展下去,对普洱茶没有好处。”而对于一路飙升的普洱老茶,石昆牧则认为:“普洱老茶已经快消失,价格再高,也只是象征,对整体市场没有助益。”普洱收藏与其他门类艺术品收藏不同,“入口”远比“收藏”更重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孔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