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秒丨鼠须做笔滴水研墨,两毫米的字竟是这么写出来的……

2017-12-04 18:04:00来源:齐鲁网作者:

  说起“微书”,大家首先会想到手机上电子书中的那些短篇文章或是小说。

  其实“微书”的本意是指微型书法,微书写卷艺术是中国罕见的书法绝活,也是一项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书法技艺。据了解,由于书写要求较高,目前全国从事微书写卷艺术的人寥寥无几,而山东的巨野县就有一位微书奇人——年近80岁的谢小品先生,为了不让这项技艺失传,他几十年如一日,书写着自己的三寸柔毫人生。

  

微书.mpg.00_03_56_06.静止002.jpg

 

  “我这个是咋写起来的,就是因为我写谢氏文化资料,我写了部《中华谢氏经史子集四部丛书》,三四百万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始写,写到现在才写完,写书和写字不一样,写书要的是纸张有限,字有限,字写的越小,写的字越多。”谢小品先生说,“其实刚开始我并不了解微书写卷,我这是为了写书自然形成的,后来写家谱更严格了,大字也就一厘米,人名、底下的谱文两毫米、三毫米就是大的了。”

  

微书.mpg.00_15_00_14.静止008.jpg

 

  微书写卷,难在其微,贵在其精,妙在其巧。谢小品先生从写谢氏宗族历史文化和家谱开始起步,经过三百多万字的研习,练就了娴熟的蝇头小楷及微书的笔墨技法。他写的《谢氏族谱》在2016年分别被清华大学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图书资料室、菏泽市图书馆收藏。

  

微书.mpg.00_01_55_11.静止001.jpg

 

  微书作品讲究一气呵成,漏字、添字、错字这样的情况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谢小品在微书创作中容不得作品有一点瑕疵,只要有一个字写得不好,就要全部从头来。“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排除杂念”是书写微书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得全神贯注,一点心事不能有,心平气和才能写微书,稍微情绪不安定就写不成。只要想别的事,准得错个字,错个字就没法办。”谢小品先生说道。

  

微书.mpg.00_13_22_22.静止007.jpg

 

  微书写卷不仅对书写者是一个考验,对书写时所用的笔、墨、纸也有着严格的要求,谢小品先生用的毛笔从写书起就是河南汝阳专人定做的,因为字的大小只有2毫米,写字的时候只用顶尖上的一根毛来写,两根毛就写不成了。“这个上面最好的是老鼠的两个须。”谢小品先生说,“一个最好的笔写一万字就不行了,我就用尖上那一点,我的笔扔了,别人还能用,我是不能用了。”写微书还要实时调墨,和写大字一次调半碗墨不一样,谢小品先生加水的叫水滴儿,一次滴一两滴水,多了就不行了。

  

微书.mpg.00_11_36_08.静止006.jpg

 

  谢小品先生刚开始写微书时身边的人都不理解,后来才知道这是一项书法绝活,先生写出来的作品基本都被朋友要走了,他自己只存了两卷八米长的《道德经》和《温庭筠全诗》。“曾有人想把这两个买走,给我十万块钱,我没给他,不舍得。”

  

微书.mpg.00_05_46_00.静止003.jpg

 

  时至今日,国内书法界专门进行微书创作的人依旧屈指可数。甚至有人认为,微书算不得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充其量只是书写技艺的延伸罢了。但谢小品认为,一张普通的宣纸,被微书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微书的魅力正在于此。老人家讲,由于习练微书必须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并且需要长期习练,达到眼、手、脑的高度协调,创作周期较长,动辄数周甚至数月,需要书写者有极强的意志,因此微书写卷艺术这项书法技艺如今正在慢慢失传,十分可惜。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佐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