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节约抢救(会诊)时间,提高抢救(会诊)效率,避免医疗安全隐患,方便两院区间物品搬运,同时也为了减轻医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攀钢西昌医院近日配备了一批九号平衡车和九号平衡车Plus,要求所有医务人员练习,并作为上岗条件之一。经过勤加练习,春节前已有超过200医务人员们学会了电动平衡车,取得了“特殊驾照”。
这批电动平衡车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该院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而这些踩着“风火轮”的白衣天使们,也构成了医院一道靓丽的“滑行风景线”。
空中长廊里,尽是踩着“风火轮”的医务工作者
九号平衡车又被大家俗称为“风火轮”,是Segway-Ninebot公司旗下的明星级产品。走在西昌市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见一些时尚男女踩着“风火轮”从身边擦肩而过。最近,这种时尚新潮的出行方式也出现在了西昌市长宁小区270米长的人行天桥上。这次踩在“风火轮”上的是攀钢西昌医院的医务人员。
白衣天使空中飞
正月初六,市民刘先生身体不适,和爱人一起到410攀钢西昌医院做检查。刚到8路公交车终点站,远远地就看见“西昌最长人行天桥”上,很多穿白大褂的人正快速“漂移”。“这些医生脚上是溜冰鞋还是啥子,咋个跑得这么快哦?”不明就里的两口子感觉稀奇。
刘先生和爱人走进医院踏上天桥后,才发现医务人员脚下踩的不是溜冰鞋,而是充满科技感的电动平衡车:九号平衡车和九号平衡车Plus。医生和护士们有的端着药品托盘,有的推着氧气瓶,也有的正拿着本子在相互交流。
眼前这一幕简直让刘先生目瞪口呆:“我听说这个东西不好学,好多人在上面站都站不稳,这些医生、护士还真牛!”
不只刘先生夫妻俩,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更是对这种新潮的出行方式充满好奇:“你看看这些天桥上的护士哟,就像仙女儿在飞!”
医护人员正在练习九号平衡车
衣袂飘飘有艰辛
2月25日上午,记者带着好奇走进了410攀钢西昌医院。远远地就看见门诊部后面,一名穿着白大褂的男医生正扶着一名护士在练习“风火轮”。
说起医生、护士都使用“风火轮”这事,攀钢西昌医院党支部书记李文华爽朗地笑了,说这是医院的要求。
一个企业下属的医院,为什么要如此要求呢?李文华告诉记者,2017年12月9日,攀钢医院第二院区正式投入使用,连接两个院区长达270米的“西昌最长人行天桥”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通道。为了节约抢救(会诊)时间,提高抢救(会诊)效率,避免医疗安全隐患,方便两院区间物品(药品、器械、耗材、办公用品等)搬运,同时也为了减轻医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医院特地配备了“风火轮”要求所有人员练习,并作为上岗条件之一。
为了让医务人员尽快学会使用“风火轮”,2017年12月20日,医院请了指导老师为每一位医务人员讲解操作要领,开展九号平衡车的上岗前培训。先启动、检查状况、用脚轻踩脚踏板、上车……大家听得入神、学得认真,都想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平衡车的使用要领。
该院麻醉师刘至湘已经55岁了,但他也积极参与到九号平衡车的学习当中。经过简单的练习,刘至湘很快便掌握了操作要领,当日就能骑着“风火轮”穿梭在医院里。
看着大叔级的刘至湘都不服老,年轻的护士们也不服输。她们在学习九号平衡车的过程中,因为掌握不好平衡经常摔倒,紧接着又爬起来继续联系。就这样跌跌撞撞,终于拿到了九号平衡车的“上岗证”。
李文华告诉记者,春节前,整个医院已有超过200名医生、护士和后勤人员学会了九号平衡车,取得了“特殊驾照”。
麻醉科、外科、妇产科医务人员骑行九号平衡车到新病区多科会诊途中
飞来飘去保健康
哪吒脚下的“风火轮”能腾云驾雾、降妖除魔,攀钢西昌医院医护人员脚下的“风火轮”又能怎样?
今年1月,西乡乡凤凰村一位64岁的女性患者,因右侧大隐静脉曲张,在攀钢西昌医院普外科做了手术。术后第二天,患者下床活动后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情况,需要马上进行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医院立即启动紧急抢救预案,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急诊科等专家踏着“风火轮”迅速赶到救治现场,为抢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经过惊心动魄的2小时,患者神志逐渐转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2月12日上午9点左右,一辆急救车呼啸而至,从车上抬下两名严重车祸致多发伤的病人。其中一名患者神志不清,生命体征不稳定,大口吐着鲜血,情况危急。医护人员迅速分工合作,麻醉科、外科、内科等医生纷纷脚踏九号平衡车,从各个病区赶到急诊科,进行多科会诊。经过多科医务人员的抢救,目前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李文华说,借助“风火轮”,就是争取每分每秒,与死神进行赛跑,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效率。而这些踩着“风火轮”的白衣天使们,也构成了医院及长宁小区一道靓丽的“滑行风景线”。(记者 丁有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佐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