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孩子文武双全,是很多家长的心愿,也是众多教育界人士追求的目标。武术怎样才能普及到校园呢?练习武术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呢?从事武术推广事业多年的游罡华先生认为,只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文武双全并非遥不可及。
游罡华,北京仁山武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72年出生于著名的“武术之乡”湖南省新化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武术作为当地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习武氛围浓烈。游罡华5岁习武,21岁到益阳桃江县开班授徒,开始了武术推广事业。1996年创办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培养了大批省运会武术冠军。2003年12月,创新推出武术进校园的理念并开始试点推广,2008年6月,成立湖南省仁山青少年武术俱乐部,逐渐探索出“有形教育,无形激发”的武术教育理念和文武结合的青少年武术推广新模式。如今的北京仁山武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旨在将这种武术现代化教育模式推广到全国,培养更多文武全才的人。
在节目录制现场,游罡华董事长告诉主持人董倩,1996年创办益阳市仁山文武影视学校时发现,当时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希望练习武术能找一条出路。大多数人认为习武者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不支持孩子练习武术。由此,游罡华意识到武术要想真正的发展必须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由此他提出武术进校园的理念。
推广伊始,学校的普遍顾虑是:练习武术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学生学了武术之后会不会去打架斗殴,武术中的一些动作会不会有危险。而游罡华认为,武术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习练武术不仅强身健体,更能润心益智,习武,不仅不会影响文化学习,恰恰相反,更能促进文化学习。他创立的“仁山武术推广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有型教育,无形激发”以扎实推动武术进校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旨在把中华尚武精神和武术的哲学思想无形地融入到习武者的思想道德之中,不断激发其潜能,充分发挥其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他先后在长沙市一中、湘阴一中、长郡中学等十多个名牌中学建立了训练基地,相继有多名学生从他的训练基地步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
作为第一个让武术走进中学校园,并成就众多文状元武状元的现代武术“播种者”,游罡华获得第10届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殊荣。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游罡华在校园武术推广中取得了良好声誉,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佐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