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银行“点石成金” 农村“小能人”致富梦圆

2017-04-12 17:27:00来源:大众网作者:

  既要贷款求安全,又要让农民致富梦圆。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就是农村“小能人”。近年来,农行山东省平原县支行瞄准各类农村“小能人”实施精准扶持工程,取得良好效果。请看:

  种粮大户迟兆国。迟兆国是平原县一位七零后农民,也是该县小有名气的种粮大户,靠着租赁的200亩土地,两年时间,他不仅还清了二十几万元的债务,还变成了全县有名的致富能人。

  1994年,高中刚刚毕业的小迟看到种地光挣吃喝不挣钱,就领着本村的几位老乡干起了建筑,由于自身没有啥技术特长和建筑资质,虽然赶上了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好年头,但十几年下来,除了顶账得了一套楼房,也没有剩下什么钱。近年来随着本县房地产市场日渐不景气,手里欠条攒了一大把,乡邻们的工资还欠了二十多万。

  2013年冬天,他重新拾起了种地的营生。没有启动资金,他拿着东拼西借的5万元租赁了本村60亩土地,种起了小麦种子和糯玉米,一年下来,去掉投资居然挣了10万块钱。但这显然满足不了小迟的胃口,但也使他因为资金短缺陷入了困境之中。2014年,农行平原县支行县“送金融知识下乡”宣传队来到该村,他随后在农行办了10万元贷款,扩种了50亩花生,仅此一项实现盈利11万元。为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他去年在农行办理农机贷款11万元购买了土地深松机,他的种植规模也达到了200多亩,年纯收入也超过了20万元。

  “农行服务三农真给力,农行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如今,迟兆国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上。

  “韭菜西施”王秀梅。3月2日这天为农历二月初五,刚刚遭受过一次寒潮袭击的鲁西北平原,村外的柳枝还是顽强地冒出了尖尖的嫩芽。平原县前曹镇杨柳寺村王秀梅的韭菜大棚内,也是一派生机盎然。

  现年49岁的她,是村里出了名能干的媳妇。前些年她靠着赶集上店卖服装积攒了一点家底儿,2006年镇里号召种韭菜,一向思想活络的她果断改了行。一开始搞得是50米小型棚,韭菜主要靠赶集销售,这两年镇里建了蔬菜市场,她渐渐感到自己的种植规模过小已满足不了胃口。去年靠着在农行借的5万元贷款,她扩建了两个100米大棚,还在本村雇了两个女邻居帮忙,韭菜也改种了病虫害更小的台韭,当年实现纯收入近6万元。

  看着再有十来天,就能割第三茬的绿油油的韭菜,王秀梅说,“多亏了农行的大力支持,俺才达到现在的韭菜种植规模,原来种大棚一年到头忙吃喝,现在每年可以攒两个钱儿了。”

  “老炭农” 邢富宽 。“原来以为农行都是给大企业服务的,没想到现在的农行服务离我们老百姓这么近,农行的农户贷款服务对俺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俺不到半年时间就实现销售收入40万元,还清债务之后还有富余”。

  道口村是远近闻名的木炭专业村,这个一百多户的村子,有260多个木炭窑,可谓人人会烧炭,家家有炭窑。家住村东头的邢富宽是村里公认的木炭达人。但传统的小炭窑采用土法,工艺简单、污染严重,该县近年来在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活动中,对全县230座非法木炭窑进行了取缔,老邢的4个窑也在此列。他了解到镇林业站在推广水法烟气净化木炭烧制技术,就参加了培训班。一向脑子好使的老邢技术学成了,但收购枣木、果木的原材料的资金成了问题。2016年7月份,老邢以富余农户担保方式从县农行贷款10万元,重新开始了木炭营生。与过去烧炭靠年年个人积累扩大规模不同,这次老邢借助农行的大力支持,一下子就上了7个窑,可谓高起点,规模大,一下成了村里的烧炭大户,引来同行们的艳羡,纷纷前来取经。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安蕾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