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内银行负债成本恐怕难以出现明显下降。银行负债成本难以下降最终给债市带来一定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会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更高收益的资产当中,说明在债券收益率经历了2014年下行之后,债券配置对于银行资金很难具有吸引力,银行购买债券更多出于交易的目的,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贷款和非标资产,还是银行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基于银行资产负债的这种变化,对于债券市场也就产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影响。当债券供给不多时,由于交易资金更多,因此久期更长的品种会受到青睐,收益率曲线往往会变平,长端受到交易资金的青睐有可能会出现收益率下行的行情;当供给涌现后,由于配置资金的缺乏,因此单纯依靠交易资金很难将长端收益率做下来,而如果资金利率保持相对低位,即使短端也能带来一定套息收入,这会使得交易资金从长端向短端转移,同时由于银行负债成本并未随资金利率一同出现降低,配置资金依然没有动力进场,最终会导致债券收益率曲线短端维持低位,而长端利率出现上行压力,这也就解释了近期收益率曲线的陡峭化变动。
日前,市场传闻央行要定向正回购,对于银行而言,宁可把钱交给央行,也不放贷或配债,这一倾向的讨论受到市场关注。此外,近期债券收益率曲线极度陡峭化,引发市场争议,收益率曲线为何会陡峭化?这种陡峭能否继续维持?本文将从银行负债端入手,通过研究银行负债来源和负债成本的变化对上述现象作出解释,并对未来进行研究和判断。
商业银行负债来源:吸收存款、同业负债、应付债券和向央行借款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有息负债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类: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吸收存款、应付债券六大类。
1、向中央银行借款,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负债:(1)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的再贷款,期限通常在一年之内,利率一般要低于基准贷款利率。此外,再贷款也包括商业银行因经济合理增长引起年度性资金不足向央行申请在年度周转使用的年度性贷款,或因临时性资金短缺向央行申请的季节性和回拆性贷款。(2)央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通常为3个月,利率为3.5%,需要银行以债券做质押。(3)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已贴现票据,向中央银行办理的贴现,是商业银行对票据债权的再转让,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的形式之一。商业银行因办理票据贴现而引起资金不足,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贴现期一般不超过6个月。由于再贴现期限较短,一般不反映在银行的年度报表中。向中央银行借款是商业银行有息负债中占比最小的负债来源,但从2014 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大幅度提升,从0.3%的水平一路上行至2015 年一季度末的1.3%,主要原因在于央行开始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中MLF成为多家商业银行重要的负债来源之一,也使得向中央银行借款占比出现明显提升(见图1)。
2、吸收存款,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负债:(1)客户存款,按照期限可分为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两大类,按照存款人可分为公司存款与个人存款两大类;(2)保证金存款,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开出保函及担保保证金、开出信用证保证金、贸易融资保证金等;(3)财政性存款;(4)应解汇款,指银行办理结算业务过程中收到的待解付款项、未在本行开户的单位、个人需要办理异地汇款时临时存入的款项、不得保留外汇额度的单位收入的待结汇款项,以及本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待付的款项等。吸收存款是商业银行占比最重的有息负债,但近些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的87%逐渐下降至2015年一季度的80.6%。
从趋势变动来看,过去R007、一年定存利率与存款成本具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其中存款成本由于存量调整需要一定时间的原因,略滞后于另两个指标。但从2012-2013年前后,存款成本与资金利率和基准利率的相关性有所削弱,特别是在2014年12月份曾经降息,R007 也应声而落的背景下,银行存款利率却呈现上升走势,其中可能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降息时点接近年末,存量存款利率未能及时调整;二是降息同时提高存款利率上限,多数银行一浮到顶,存款利率并未及时下降;三是存款也存在结构性问题,活期存款占比也在下降,导致存款整体成本反而上升(见图2、图3)。
3、应付债券,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种负债:(1)一般债券;(2)二级资本债券;(3)混合资本债券;(4)次级债券;(5)可转换公司债券;(6)存款证;(7)商业票据;(8)同业存单;(9)离岸金融债券应付债券是商业银行负债中,除存款和同业存放之外较为重要的负债来源之一,尽管占整体有息负债比重并不足3%。从趋势上看,应付债券占有息负债比重从2010年中的1.2%上升到了2015年一季度末的2.8%,其中从2013年末开始,上涨速度明显加快,主要原因在于同业存单的发行。从2014年四季度开始,同业存单发行呈现井喷式增长,今年前4个月发行量是去年同期的25倍,预计全年发行量将突破3万亿。从发行利率上看,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与资金利率较为相关(见图4)。
4、同业负债,主要包括如下三大类别:(1)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核算本行吸收的境内、境外金融机构的存款,对应于资产端的存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款项,是指接受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放而产生的负债。(2)拆入资金:核算本行从境内、境外金融机构拆入的款项。对应于资产端的拆出资金。(3)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算本行按照回购协议先卖出再按固定价格买入票据、证券、贷款等金融资产所融入的资金,以及为证券借出业务而收取的保证金。对应于资产端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实际上相对于有抵押的拆入资金。
自2011年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以来,同业负债在商业银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其占有息负债规模从2010年年中的12%已升至目前15%-16%的水平,成为仅次于存款的负债来源。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