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接棒尚福林:郭树清掌舵银监会 4年后重返金融监管

2017-03-02 09:30:00来源:第一财经作者:

  3月1日,银监会网站正式更新主席一职为郭树清,这意味着郭树清接棒尚福林出任银监会主席正式落定。3月2日,郭树清还将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将介绍银行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月28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增补尚福林为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增补尚福林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今年61岁的郭树清接任银监会一职,是他在2013年履新山东省省长4年之后,再次重返金融监管系统。生于1951年11月的尚福林,已经超长“服役”银监会主席一职近3个月时间。

  就在几天前的2月24日上午8点40分左右,在银监会门口,郭树清与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二次握手”,上一次历史性的握手时刻是在2011年的10月29日,郭树清接棒尚福林出任证监会主席。

  2月24日上午9点,银监会召开“重要会议”,8点20分左右,各地银监局负责人乘坐大巴到银监会参会,郭树清也在23日傍晚乘坐动车从济南回京。与会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会议上宣布郭树清接任尚福林任银监会主席,而尚福林的下一站是政协经济委员会。

  “整个会议只有28分钟,非常务实、高效。”谈及郭树清的印象,另外一位参会人士称。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感叹:“尚主席执掌银监会的这五年,正遇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中国银行业褪去‘黄金十年’的光环,金融创新与风险复杂共生的时期,守住风险底线实属不易。”

  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依然面对诸多挑战,银行业改革纵深推进,不良风险高位暴露,业务创新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叠加,可以预见的是,银行业监管面临着巨大压力,如何应对挑战是摆在继任者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尚福林:“沉着笃定”的风险坚守者 

   

  谈及尚福林,业界对他的评价是“低调、沉着”,担任银监会主席期间,除了一些必要的新闻发布会,他极少参加公开的活动。

  一位接触过尚福林的银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尚福林做事非常笃定,认定的事情会着力去推行,也很有协调能力。2002年任证监会主席时,推股权分置改革可以看到这份笃定,在银监会推机构内部改革也可以看到这份笃定。

  18年央行体系的工作历练,以及2000年担任农行行长的经历,让2011年尚福林从证监会主席任职银监会主席顺理成章。

  2011年10月,尚福林赴任银监会主席。在当年银监会年报里,尚福林表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的不利影响和潜在风险逐渐显现的严峻挑战,银监会做出前瞻预判风险,果断采取措施,坚守风险底线,促进战略转型,为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份风险的坚守,一守就是5年时间。正如上述银行业人士所言,尚福林见证了银行业光环的褪去,伴随的则是转型的探求以及风险的逐渐暴露。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压力和挑战下,这5年尚福林在银监会的工作,应当说一是守住了金融风险的底线,二是在逆境之中引导银行积极谋求创新。

  不过,风险坚守者并不意味着保守,5年时间里,在银监会的推动和引导下,民营银行破茧,银行投贷联动、直销银行等专营化子公司探索逐步落地。

  “新的一年银监会坚持从我做起,率先变革,改革监管框架,推动监管转型,突出监管主业,深化简政放权,努力为新常态下银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监管保障。”2015年4月,尚福林如是表示。

  当年1月20日,银监会宣布进行机构调整,这是银监会自2003年成立以来的首次组织架构大调整。

  如今,银监会在新的组织架构下已经平稳运行了两年,可以看到的是银行业监管已然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过,这并不能说明银监会的内部机制已经不再需要改革,与此同时,银行业监管面临的不断创新的风险也在给继任者提出挑战。

  郭树清:理论与实干相结合的继任者 

   

  郭树清2月23日的回京旅程,在当天就早早被泄露出来,以至于让“偶遇郭树清”打榜媒体圈热搜。虽然只是小小的娱乐,不过也足以见得郭树清在金融行业的影响力。

  “学者型”、“理论水平很高”等等都是已过花甲之年的郭树清身上的标签,不过郭树清并不浮于理论,而是理论与实干相结合的典范。

  早年间,郭树清曾就读社科院马列系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获得法学博士。1986年曾赴英国牛津大学访问研究,1988年任国家计委研究中心综合组副组长。1993年4月~1998年3月,郭树清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历任综合规划和试点司司长、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秘书长等职务。

  1998年,郭树清第一次出任政府官员,担任贵州省副省长。2001年,郭树清进入金融监管系统,出任央行副行长。在金融系统中,郭树清既做过裁判员也做过运动员,2005年郭树清担任建设银行董事长,直到2011年转战证监会。

  证监会主席一职,犹如坐在“火山口”,作为证监会第六任主席,郭树清任职时间并不长,仅18个月,不过他鼓励创新给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IPO不审行不行?”这是2012年,郭树清在一个内部场合抛出的惊人一问,同样也惊动了市场。

  在证监会任职其间,完善分红机制、推出退市制度、打击内幕交易等等,郭树清锐意创新的改革风格得到了市场人士的认同。

  2013年,郭树清的履历再改方向,回到官场,3月他出任山东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理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6月出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走马上任,郭树清在山东的改革从金融领域开始。2013年8月,郭树清履新不到半年时间,推出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被称为“山东金改22条”——支持和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发展,发展和规范各类地方金融组织,强调做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金融服务等金改方向和措施。

  “山东金改22条”还提出“到2017年年底,全省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2%以上,社会融资结构明显改善,金融开放水平明显提升,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加强。”

  数据显示,2015年,山东省金融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130.6亿元,增长了61.7%,占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3.87%上升到4.98%,山东金改3年成效已经显现。

  2017年2月,郭树清在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山东省全年生产总值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亿元,同口径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民居民人均增长7.9%;城镇新增就业121万人;对外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

  “顺利完成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在上述会议上,郭树清还为2017年的山东省发展定下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货物贸易进出口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

  时隔4年,郭树清重返金融监管系统。“郭树清银行从业经验很丰富,是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比较高的一个人,到银监会任主席,考量到下一步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出台,包括宏观审慎监管的搭建,肯定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郭田勇对第一财经记者如是评价。

  郭树清曾谈银行改革与市场化监管 

  郭树清对银行业并不陌生,在建行董事长的位置上,郭树清一坐就是6年,其间他带领建行完成港股和A股的上市,当然也在关键时刻推进建行转型,完善公司治理。郭树清对银行业的监管有怎样的思路?从此前郭树清谈及银行业的只言片语,或能够窥见端倪。

  “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抵御各类风险,”郭树清曾在2007年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迫切性日益增强。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可能抵御各类风险,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提高综合竞争实力。创新不仅是“面”上的创新,还要是“点”上的创新。

  2011年,郭树清谈建行转型时曾给出四大方向,从大公司大项目向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并重转变;从以批发业务为主,向传统与新兴业务并重转变;加速发展中间业务,向收入结构多元化转变;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向多功能银行转变。

  谈及银行公司治理,郭树清还抛出过他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例如,对于控股数量界限,是否要保持在51%的绝对控股地位,可否降到35%?如何避免股东的短期行为?等等。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银行综合化经营是当前银行业最主要的趋势之一,郭树清曾表示,银行综合化经营发展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给客户提供综合服务,也可以提高市场渗透率。

  “市场化”是郭树清无论在监管岗位还是在政府官员岗位上提及较多的改革方向。“转变政府职能,关键在于该由市场做的要放给市场,社会能办好的就交给社会。”郭树清在履新山东省省长不久的一次会议上,谈及政府与市场时如是表述。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就是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有利于市场稳定和功能发挥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社会资金分配到国民经济发展最需要的领域和最薄弱的环节。”在担任证监会主席时,郭树清也以坚持市场化改革为基本方向。

  今年1月,银监会召开的2017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对新一年的银监工作主要部署在几大方面: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以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为导向,深入推进银行业改革开放;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包括不良贷款、流动性、交叉性金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等领域的风险。

  “新官上任三把火”,郭树清的第一把火“烧”向哪里,令人期待。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