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坏银行”崛起为另类贷款机构

2017-04-10 09:42:00来源:金融时报作者:

    中国的所谓“坏银行”正把另类贷款业务做得风生水起,原本只是坏账管理公司的这些实体已跨入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金融集团之列,而目前中国大型国有银行的利润率正在受压。

  中国四大直属中央的资产管理公司(AMC)成立于1999年,使命是接手银行的“有毒”资产,过去5年里它们的资产规模迅猛增长。

  从2012年到2016年,信达资产管理公司(Cinda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的资产规模增长了360%,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合1600亿美元)。在此期间,该公司以87亿美元收购了一家香港银行,并获得了证券经纪、保险、信托、租赁等多项金融业务牌照。信达近日刚发布业绩。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信达、华融(Huarong)、长城(Great Wall)和东方(Orient),它们一直是中国首要的不良贷款买家,但它们也从近年的低利率中获利——它们低息借入资金,然后以高得多的利息贷给企业,用于重组问题贷款。

  据分析师们表示,以华融为例,其过去借入资金的利率平均为3%,而从这些资金得到的回报率却达到了7%至10%。

  与此同时,中国受到严格监管的银行的贷款盈利能力在过去3年里下降,原因是利率降低,而吸纳储蓄的竞争迫使它们支付较高的储蓄利率。

  “如果你听听(这些资产管理公司)都在说些什么,(你就知道)它们真正的业务模式是另类贷款……它们大概是中国最成功的另类贷款机构。”奥纬咨询(Oliver Wyman)合伙人盛海诺(Cliff Sheng)说道,“银行不够灵活,填补不了那个缺口。”

  所谓另类贷款,是由受监管较少、未获得银行执照的机构所发放的贷款。这种贷款模式如今在中国蓬勃发展,往往能满足那些被正规银行体系所忽视的民营企业的旺盛资金需求。

  网贷平台(P2P lender)在投资者资金与企业之间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企业愿意支付更高利率以获取贷款,而这些贷款风险也更大。然而,已经有一些网贷平台卷入了中国若干起最大的金融丑闻。

  资产管理公司把这项业务称作“重组类不良资产”,因为资金被用于为相关企业的问题银行贷款再融资。资产管理公司往往会接管被纾困公司的营运控制权。

  信达在2016年大力开展重组类业务,使得该业务的资产比上年增长66%,达到1840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其传统类不良资产业务(即直接购买不良贷款然后进行处置或清盘)的资产增幅只有上述数字的一半,达到937亿元人民币。

  对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的信达来说,这种业务模式非常赚钱。2016年该公司净利润增长10%,至155亿元人民币。华融在2016年略为放缓了其重组类业务,全年净利润增长36%,至230亿元人民币。

  2016年中国银行业利润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利润形成鲜明反差。中国工商银行(ICBC)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去年其净利润仅增长0.4%。去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净息差(一项衡量贷款业务盈利能力的指标)全都降至6年来最低水平。

  “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是逆周期的,”工银国际分析师周琴(Grace Zhou)说道,“在银行业务下滑之时,它们的业务在增长。”

  几十年来,中国国内银行一直向储户支付人为偏低的利息,从而把廉价资金输送给国有企业。利率自由化对于中国金融体系来说是一个痛苦但又必要的过程,它导致各大银行的利润增幅迅速地从两位数水平降至接近于零。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