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连续2月上升逐步趋稳,专家:未来不会大升大降

2017-04-10 09:45:00来源:第一财经作者:

  自外汇储备规模重返3万亿美元大关后,2月、3月外储规模连续小幅回升,如今外汇储备为30090.88亿美元。这也使得2017年一季度外汇储备规模只下降了14亿美元,较前两季度降幅显著缩小。

  央行4月7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报30090.88亿美元,较2月份的30051.24亿美元,回升39.64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外汇储备规模的变动正在逐步趋于稳定。

  对于外储上升趋势能否保持,多位外汇专家保持乐观态度。

  “短期看不到过大幅度减少的理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员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对于人民币而言,利空因素不多,中国经济基本面企稳,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弱了很多。

  持续大幅减少与上升都不可能 

  虽然外汇储备已经形成连月上升趋势,但由于30090零头太小,未来并不排除有再次跌破3万亿的可能。

  例如,2月、3月虽然外汇储备都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外汇局发言人在解读外汇储备上升原因时都提到“外汇储备所投资的货币和资产之间发挥了此消彼长的分散化效应”。简而言之,资产价格收益抵消了汇率折算损失。

  赵庆明指出,从外储的减法看,汇率折算以及现阶段央行在国内外汇市场上仍然将维持小幅投放的态势,消耗一定外汇储备。

  反观国际市场,美国发射导弹空袭叙利亚、法国大选、欧洲的不确定因素以及“黑天鹅”事件不断增加。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第一财经表示,“黑天鹅”事件从理论上来说都利好美元,间接对人民币产生压力。

  例如,法国大选极右翼势力抬头,倡导法国退出欧元区,欧元如果因此受到威胁,将直接影响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导致美元被动升值,从而间接令人民币对美元贬值。

  不过,国际上近期也有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正面因素。专家指出,近期中美两国元首会面,中美合作似乎更积极一些,可能有利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发展。

  国内方面也有有利于人民币和外汇储备的因素。谢亚轩表示,中国债券市场的逐步开放,特别是流入端的改革也是利好因素。债券市场的流入端改革与创新箭在弦上。在此前刚刚结束的“两会”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计划于年内推出“债券通”;而此前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也曾对第一财经表示,现在的确是推动流入端外汇政策改革的重要时间窗口,应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

  但谢亚轩也提醒,从目前来看,外汇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比较明确,但之后仍有变数。汇率仍将延续双向波动,阶段性出现储备下降不会太意外。但持续大幅减少与上升都不可能出现。

  企业对外投资趋于理性,外企利润汇出不设限 

  随着国内企业与个人对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预期的越发稳定,一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也趋于理性。

  谢亚轩表示,去年下半年一些企业对外投资过猛,目前看这方面已经有所改进。外汇供求基本平衡比较明确。之后还会有变数,将主要体现在私人部门对外投资的积极性方面。

  此前,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先后对外汇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过去一直实行“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宽进严出”的外汇和投资管理政策,“这是过去多少年就开始纠正的概念。”他表示,中国对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总体上是健康的,“有一些个别不健康的或者有疑问的,鼓励大家进一步研究,有些政策可进行适当调整。总体来说,资本流出流入是比较健康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发布的3月份外汇数据显示外汇形势向好趋势更加明显的情况下,潘功胜与外商投资企业代表召开了一场座谈会。

  4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索尼、宝马、戴姆勒、壳牌、辉瑞、IBM、VISA等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参会。“企业提出了一些利润汇出办理过程中的困难,潘功胜一一回应。”一位参会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该座谈会也是对于此前市场上传言的贸易项下外商投资企业利润汇出困难传闻的直接回应。潘功胜在座谈会上表示:“目前外汇局没有对企业真实合法的对外支付、购汇需求进行限制,今后,外汇局将积极与银行沟通,做好政策服务。外汇局正在开展外汇账户清理整合工作,我们将积极研究企业反映的问题,尽早解决。”

  潘功胜指出,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在外汇管理方面已经实现了基本可兑换。汇入的外汇资本金可以意愿结汇,在境内合法业务利润的汇出、增资、减资、转股等交易行为凭有效材料直接在银行办理。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利润可依法在境内再投资,也可在完税后依法自由汇出境外。

  潘功胜并且表示,利润汇出属于经常项目,在政策层面没有限制,直接在银行办理即可。当然,对于企业利润汇出也有真实性合规性的要求。例如,要求企业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并向银行提供董事会利润分配决议、经审计的财务报表以及在中国的完税证明。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