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明年实施 货币政策结构调控趋精妙

2017-10-09 09:56:00来源:金融时报作者:李国辉

  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明年起实施 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更趋精妙

  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李国辉

  9月30日,央行发文宣布自2018年起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发布后,一些市场研究者和部分媒体断章取义,草率地得出了“接近全面降准”“相当于普降0.5个百分点”的结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定向降准只是政策微调,不是变相全面降准。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

  不少专家认为,“这是一次独特的定向降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金融研究员鄂永健表示,此次定向降准主要是落实国务院部署,是对之前定向降准政策的拓展和优化。主要体现在,一是范围拓展到普惠金融领域,并对普惠金融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较之前的小微企业和涉农贷款有所扩大;二是定向降准分为两档,对于不同比例的普惠金融贷款占比予以不同的降准幅度,从而有利于促进和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该领域的信贷支持。因此,新的定向降准政策的结构性支持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未来,在保持总体稳健中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更加凸显差别化、定向、结构性等特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策调整于9月份公布,明年起才开始实施,可以说是央行预期管理的一大进步,也显示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正变得越来越成熟与精妙。”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说。

  央行在2014年引入定向降准考核和准备金率动态调整机制,每年2月份进行定向降准考核。根据原标准,上年涉农贷款增量占比超过15%或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占比超过15%的金融机构可以降准0.5个百分点。

  而根据此次定向降准新政,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银行即可降准0.5个百分点。按现有数据测算,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可覆盖全部大中型商业银行、约90%的城商行和约95%的非县域农商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这使得能够实施定向降准的金融机构数量大大增加。同时,部分已享受定向降准政策的金融机构有机会采用更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在新标准下,部分在原标准下仅符合第一档标准的金融机构可能满足第二档标准,即上年普惠金融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此类金融机构适用的准备金率将较此前进一步下降1个百分点。

  至于这两档定向降准政策能够释放多少流动性,解运亮表示,第一档定向降准条件很难释放新的流动性,因为事实上,目前已享受定向降准政策机构占全部金融机构的比例超过98%。

  “边际变化主要在于符合第二档政策的机构上。新政策规定,符合第二档条件的机构,额外定向降准1.5个百分点。这一项是与原政策变化最大的地方,也是释放新的流动性的源头。”解运亮说。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也指出,第二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解运亮认为,从央行表态来看,涉及机构应不多,释放的流动性应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向降准政策并非即时生效。按照过去的经验来看,定向降准考核结果往往在每年2月份才能得出。鲁政委表示,这意味着准备金率的调整可能在2018年2月份真正落地。相对于过去任何一次降准,此次定向降准落地时间比较遥远。定向降准考核时将采用2017年度的数据,因此,商业银行仍然可以在今年第四季度调整信贷结构以满足考核要求。

  鲁政委认为,央行此举意在缓解近年来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和负债结构的扭曲。2014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的下降,央行更多地通过逆回购、MLF和PSL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直接”投放对象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其他一级交易商,其他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只能从上述金融机构间接获得流动性。这使得金融机构负债中批发资金的比例出现攀升。此次定向降准意在引导银行优化负债结构。

  解运亮表示,央行精准调控向普惠金融倾斜,既避免了大水漫灌冲击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进程,又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有利于实体经济内生动能不断改善。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石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