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央行存准金考核改革

2016-06-07 08:46:00来源:北京晨报作者:姜樊

  上周五,央行的一条消息打破了市场的宁静。短短的三行字,将改变当下存款准备金率的考核方式,并让这一关乎我国经济状况的数值,更加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需关系。

  Q1:怎么变?

  从时点制考核变成平均制考核

  央行在官网上发布公告称,自2016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考核基数由考核期末一般存款时点数调整为考核期内一般存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这次调整相当于将存款准备金率的分母考核进行了优化。

  去年9月份以前,存款准备金率的计算公式中,无论是“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数额”的分子,还是“金融机构存款量”的分母,都是按照月末时点的数字来计算。而去年9月份,央行就曾对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公式中的分子部分进行调整,即从时点考核变成了平均考核。

  “这次调整实际上是对公式中分母进行调整,让分母也变成了平均值的计算方式。”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如此一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计算方式就完全从时点制变成了平均制。

  此外,央行此次还对境外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调整。央行公告显示,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Q2:对国内市场有什么影响?

  商业银行越来越没有季末冲点的必要

  央行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基数的做法,其实是对银行存款管理的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存款准备金率的数值,更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二来也是为了熨平市场的波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一般来讲,存款在月末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如果按照时点考核方式,一些银行为了业绩或排名,可能会在每月最后几日通过各种方式冲点存款,导致市场出现波动。

  实际上,在2015年以前,商业银行季末揽储现象十分明显。例如2013年6月末,短期利率曾在一夜之间飙升578个基点至13.44%,引发市场恐慌。

  “但去年降息降准以来,现在的波动状况明显好转。央行进一步完善存准率基数的考核,实际上是再度熨平波动。”连平表示,随着货币政策向松调整,以及存贷比取消、存款准备金率考核机制的调整,商业银行越来越没有季末冲点的必要,这将更加有利于利率水平的走低。

  赵锡军也认为,抹除了“存款非正常业务拉升”的因素后,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字将能够更好地反映银行真实业务的发展状况以及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状况,便于决策者更好地对经济形势做出判断。

  Q3:对境外人民币有什么影响?

  让离岸市场利率、汇率更加平稳

  此次调整中,央行还特意指出,按季交纳存款准备金的境外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存放境内代理行人民币存款,其交存基数也调整为上季度境外参加行人民币存放日终余额的算术平均值。

  赵锡军表示,此次调整,则将让境外的离岸市场利率、汇率更加平稳,减少银行在需要人民币或升值时大量购进,不需要或汇率贬值时大量抛售,所致人民币利率以及汇率在境外出现大起大落。

  实际上,由于离岸人民币存款准备金政策首次要求按季征收,今年一季度末离岸金融机构持有人民币资金的意愿下降,宁愿贴息拆出,由此造成隔夜拆借利率首次跌至负值。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离岸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Hibor)就曾因此跌至-3.725%,至4月1日才由负转正。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新规对于境内银行的改善不大,但对境外人民币参加行影响较大,堵死了境外参加行在考核日抛出或者借出头寸避免冻结的可能。

  北京晨报记者 姜樊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