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search
中资银行解禁高峰临近 外资有的减持有的坚持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时间:2008-12-18 15:10:00   【浏览字号:

    “大小非”减持问题贯穿于2008年始末,而年底的“解禁”高峰来临,银行板块也同样面临着外资股“解禁”的困扰。

    昨天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仿佛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认为,外资银行资金压力大,套现冲动强应在意料之中。

    外资股迎来“解禁”高峰

    由于港媒传美国银行计划以“折扣价”出售其所持有的建设银行H股股份,致使建行H股股价12月16日深跌逾4%。建行股价因此位居当日香港恒生指数样本股中跌幅第二大。

    宏源证券一位分析师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外资行持有国内银行H股股票并不鲜见,因此外资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对H股产生影响。上述美国银行减持建行H股的传言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还认为,H股则会间接地影响到A股市场。

    继8月18日汇丰银行持有的交通银行18.60%的H股率先迎来“解禁日”之后,10月27日,美国银行所持的191.33亿股建设银行H股也将迎来解禁期。

    实际上,自美国银行所持建设银行191亿流通受限股份获得解禁开始,第四季度外资持有的中资银行股就将掀起一波解禁大潮。由于股改已满三年,中资银行的外资股份“解禁”高峰会一直持续到明年。

    截至本月底,淡马锡控股、瑞士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持有中国银行的143.56亿股H股限售期满。而中行的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所持中行的209.43亿股H股也可公开上市交易。这四家境外投资者所持股份共占中行全部股权的13.91%。

    此外,花旗持有浦发银行的2.14亿股、占比3.78%的A股股份也即将解除锁定。

    而高盛集团、安联集团、美国运通所持有的120.92亿工商银行H股,占该行股权的半数,也将在2009年4月28日上市进行交易。

    上述宏源证券分析师说,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海啸的影响,外资股东普遍面临现金流缺失问题,减持意愿非常明显。他表示,外资所持股份的“解禁”,将会在未来2-3年内持续对股市产生影响。

    套现冲动几何?

    东兴证券银行业研究员王保伦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花旗、瑞士等外资银行在国内的经营状况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化,步履维艰。为了改善明年初期的财务报表,出售中国国内的资产是一个不错的渠道。

    高盛集团刚刚出炉的第四季度报告显示,由于资产价格的下滑和投资银行业务的萎缩,高盛集团第四季度报亏21.2亿美元,这是其1999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王保伦表示,高盛的首次亏损,预示着其他外资银行四季度业绩也不容乐观。

    王保伦还认为,日前震惊美国的麦道夫诈骗案更是被形象地称为“第二次次贷危机”,而它的发生无疑将给欧洲银行重重一击。据最新数据显示,“麦道夫案” 涉及金额高达500亿美元,汇丰控股、巴黎银行等欧洲银行巨头纷纷卷入其中,损失惨重。

    此外,他还表示,当时以低价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外资银行,现在股权到期后已获得丰厚的溢价收益。这又是其减持的一大动力。

    上述宏源证券分析师也表示,外资行到期套现的冲动非常之大,“能卖则卖”。他解释说,由于受监管层的限制,当时外资行想踏入中国金融业只能通过入股中资银行的形式。而现在,相关管制已有相当的放松,比如东亚、花旗都已经在国内开展了分行业务,独立经营人民币业务。

    一位银行分析师还补充到,在过去几年所谓的战略合作中,中资银行和外资合作者几乎都以各种不愉快的原因难以推进甚至告终。这也或许将成为其抛售的另一原因。

    “当初美洲银行入股建行,曾有过关于信用卡方面的承诺。但由于美洲银行也是以零售银行为主要业务,后来为了避免同业竞争,建行的信用卡一直没有让美洲银行插手。而中行的情况也是如此,苏格兰皇家银行虽然入股,但是并没有给中行带来什么明显的改变。甚至外界根本就不知道这些银行有外资银行的股权。”这位银行分析师解释道。

    不过,据媒体报道,上述部分外资投资者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不会减持的意愿。美国银行新闻发言人斯蒂克勒就表示,会继续持有在建设银行中的大部分股份。苏格兰皇家银行也表示,尽管面临资金困难,仍无意减持中行股份。

    记者昨日联系外资持股即将“解禁”的浦发银行,浦发银行董秘表示,至今都没有接到花旗银行方面的减持通知,“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

    分析人士对此表示,虽然外资行方面此前表态会继续持有中资银行股份,但是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并不排除外资行会改变初衷套现获利的可能。

    王保伦还认为,为了保证在中资银行的股东地位,预计外资行减持的幅度不会很大。而目前欧美市场更是萎靡不振,外资行反而可能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编辑:吴毅斐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