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search
央行是否降息引发业内激辩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袁峰 乔倩倩  时间:2009-03-24 14:50:00   【浏览字号:

    为了保证经济增长,2008年9月以来,央行先后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但是今年以来,央行一直没有按下降息的按钮。2月CPI和PPI双负增长,业内对于通货紧缩担忧加剧,与此同时,尽管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下,前两个月信贷出现高增长,但国内经济何时回暖还有待观察,这种情况下,央行是否会进一步采取降息举措?记者日前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专家对是否降息有较大分歧。

  正方

  CPI负增长为降息提供较大空间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表示,CPI负增长为未来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预计2009年将降息54至71个基点,而且降息操作将主要在上半年,不排除本月存贷款基准利率会对称下调27个基点。

  广州证券分析师张光伟分析指出,基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情况,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比较大,从国际看,降息已成为各国目前普遍使用的货币政策,比如最近英国0.5%的利率水平。在低利率大环境下和中国内部的物价走势来看,应该有降息空间。

  反方

  高储蓄不宜零利率 要兼顾银行和储户利益

  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利率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相对比较主动的水平,如果降至零利率就会导致利率方面没有工具可用。

  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认为,我国利率和美国大体相当,比较起来我国的降息空间并不大。首先,在中国这样高储蓄率的国家,不会出现零利率;其次,降息仍有空间,但空间不会太大。从流动性来看,目前国内流动性较为充裕,民间资金较多,由于当前风险较高,不排除一部分资金可能进入股市,此外,信贷规模限制往往伴随高利率,一旦信贷规模放开后,利率则不可能降得太低,否则很容易引起土地囤积等较严重的负面效果。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表示,综合考虑历史、跨境资金流动状况并兼顾银行、储户等各方利益,央行继续降息的空间已经不大。近期货币信贷的积极变化,也显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在发挥作用,货币政策似乎并不需要继续加力。

  中间派

  是否降息视未来经济数据

  同时,也有不少机构和人士处于中间派,他们对是否降息保持谨慎态度。有专家表示,工业生产可能会经历多次触底反弹的过程,经济增长显著的复苏要待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的显著回暖。所以,要依据未来的宏观经济数据灰考虑是否降息。

  中山大学金融学教授黄伟分析指出,预期对于经济的影响很重要,在没有判断清楚经济形势时,央行不能随意给出降息的预期。央行公布的1、2月份信贷数据均超过1万亿,说明目前市场的流动性还是充裕的,是否降息需要考虑其目前主要的政策导向及其效应。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会前也表示,当前利率水平合适,是否继续降息还需观察,这将主要取决于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数据。

编辑:吴毅斐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