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

2016-09-23 15:05:18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2016年1月9日,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举办中德微小金融高层论坛,图为商行联盟董事长史跃峰致辞

  山东省城市商业银行合作联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于2008年8月,是经银监会批准设立、山东银监局直接监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后台支持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银监会批准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银行IT系统开发和数据运营维护;银行业务运营和支付结算;金融产品研发;银行信息咨询等。

  联盟成立时,由原山东省14家城商行发起,2010年引进了陕西省的长安银行。目前,联盟股东有15家,分别是齐鲁、青岛、齐商、潍坊、烟台、威海、临商、日照、德州、莱商、东营、济宁、泰安、枣庄、长安银行。股东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股东会下设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下设高级管理层,建立起了“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设立了涵盖前中后台的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内部组织架构。目前,联盟注册资本4.65亿元员工400余人。

  联盟作为国内银行业的创新模式,是高技术和服务有机结合的创新机构,成立八年以来,集面向中小银行的系统研发、实施、集成、运营等工作于一体,最终以服务的形式向中小银行进行交付。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套“单实例 多法人”的综合业务系统,并于2009年11月在齐商银行成功上线。此后,持续建设并成功运营了CBUS(综合业务处理平台)、EBUS(电子银行业务处理平台)、DBUS(数据整合业务处理平台)、XBUS(外联业务处理平台)、ESB(企业服务总线)五大平台60多套系统体系,服务覆盖山东、天津、陕西、江苏、海南、浙江、山西七省市,为15家城商行、12家村镇银行等近30家法人银行机构提供了持续、稳定、强大的信息科技支撑。目前运行支持的银行资产达到一万亿元以上,随着系统建设和功能的持续完善,联盟对成员行业务发展的保障、支持和引领作用逐步彰显,被列为我省第三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在推进信息科技支撑“第一引擎”功能不断提升和完善的基础上,2014年,联盟将构建“双引擎”驱动机制提升至公司战略。“第二引擎”是指通过业务合作和引领创新,使联盟在推动成员行联合发展方面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为推动战略的切实落地,联盟着力搭建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成员行间产品创新、监管达标和内部管理等层面的联合作业平台,并逐步推进大数据分析研究,为成员行精准营销、经营转型等各方面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同时,积极引领成员行开办新业务、培养新骨干、推出新产品,在风险治理、财务筹划、零售业务、客户服务等诸多方面,创造出联盟独特的价值贡献。

  联盟始终高度重视和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建立起了严密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历次银监会组织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监管评级中,联盟评级得分均在80分以上(含),达到股份制银行科技评级中等水平,为中小银行提供了安全、持续、稳定的后台综合金融服务。相对中小银行来说,联盟已经形成了专业人才聚集的优势,形成了适合中小银行需求的技术服务优势,引领了中小银行信息科技的建设和发展。

  联盟作为全国城商行改革模式的试点,具有金融牌照资源的稀缺性、金融发展模式的先进性,符合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战略,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在城商行改革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2014年下半年,联盟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各成员行单位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指导联盟未来五年发展的“1369”战略,即通过实施股东治理、安全运营、科技先导、客户至上、综合服务、创新驱动六大发展战略,分三大步骤梯次,加强九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对应措施,致力于打造技术领先、运营安全、协作共享、效益显著、服务一流、品牌鲜明、公开上市的优秀金融后台服务公司。

  在“1369”战略的指导下,联盟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经营发展成效明显,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均有明显提升。顺利通过了IT服务管理体系标准(ISO/IEC20000)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IEC27001)两大信息科技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双软企业”认证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并加入山东省软件行业协会,成为副理事长单位;荣获山东省国税局颁发的“山东省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称号;获得第六届中国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年会“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示范企业”和“智慧金融优秀创新实践”奖项,成为金融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连续荣获山东省信息安全管理先进单位”称号;被银监会纳入首批非驻场集中式外包服务商监管评估名单;获评“3.15诚信金融企业”称号充满活力、前景广阔、进步显著的联盟新形象正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联盟将按照山东城商行改革发展部署,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发挥引领作用和规模效应,更好地促进中小银行实现联合发展,成功探索出我国中小银行改革发展的新道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田夏荫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