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双百评选>个人

王召利 青岛港公安局消防支队

青岛港公安局现有公安民警226名,农民合同制消防员156名。这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先模人物辈出的群体。近几年来,这个团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 、全国交通港航系统“优秀公安局”等一系列集体荣誉称号,这个群体先后涌现出“全国特级人民警察”、“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交通港航系统优秀人民警察”和全国“任长霞”式公安局长等一大批功臣模范人物。在这团队里,活跃着一支由156名农民合同制消防员组成的保卫港口消防安全的骨干力量,他们在这个英模团队和先进群体中,历练人生、执著追求、奋勇拚搏、茁长成长,在构建和谐港口的使命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王召利,就是这支队伍的典型代表。

十二年前,王召利同志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怀着挣钱吃饭,给父母分忧的想法,从革命老区沂南县来到青岛港公安局,当上了一名消防员。十二年中,他凭着革命老区赋予的执著努力,刻苦拼搏,在青岛港这片育人的沃土上成长、成熟起来,多次被青岛港集团、青岛港公安局评为“十佳农民承包工”、“新长征突击手”、“十佳消防员”;先后被山东省公安消防总队、公安部消防局评为执勤岗位“训练标兵”;他入了党,担任了值勤队长,还被青岛港集团命名为青岛港“召利全能”十大员工品牌之一,他还被选为青岛港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他用自己十二年的奋斗史,谱写了青岛港当代农民工由短期务工向扎根海港,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由普通打工者向产业工人“三个根本性转变”的时代新篇章,给广大的农民工诠释了一条通向美好未来的光明之路!

 

家的温暖,让他决心扎根海港

 

王召利 16 岁时,就在某丝织厂干过小工。因为是农民工,加之年小体弱,打工中受尽了白眼和不公平待遇,就是工资也比别人少了许多,没有干满一年就满怀着失望和委屈,带着再也不出去打工的想法,回了家。但最终,迫于现实的农村生活,1997年,十七岁的他又走出了那个贫穷的家门。

这次他选择了到青岛港公安局消防支队当一名消防员,也正是这次选择,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初到消防队,队领导考虑他年龄小、体质弱,安排他当电话员。很快他就发现这里与他以前打工的环境有着天壤之别。领导间和睦,队员间和善,战友们不会因为他年龄小而欺负他,民警们也从不因他是农民工而歧视他。在这里不仅工资待遇有保证,而且这里的领导以“父母之心,兄长之情”对待他们。每个队员的生日,领导们记在心里,到了日子,组织全中队庆祝;有人生病住院,领导们买上营养品前去探望;每逢中秋、春节,领导们带人张罗着布置环境、采购物品,还亲自下厨炒几个特色菜,留在队里与队员们一同过节。工作训练之余,与战士们拉家常、谈工作、聊生活,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教给他们如何珍爱生活。随着时间推移,他过去打工因农民工身份产生的自卑和拘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生活的信心和向往。他深深热爱上这个处处充满亲情、友情的大家庭,暗下决心,要在这个家里扎根生活下去。

 

艰苦的磨炼,让他更加爱岗敬业

 

随着时间增长,王召利从一名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起来。在青岛港企业文化熏陶和在消防中队的教育下,他的眼界也在不断开阔,明白了成年后父母为何执意承担起家里的重担,让自己到外面见世面的良苦用心,自己只有加倍努力的工作,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才能对得起家乡父老!而青岛港正是自己大展拳脚的地方。在到消防队工作一年后,他主动向中队领导提出,要改做战斗员,到训练场上练出过硬的本领,去当一名真真正正的消防员。在这一年工作中,中队领导也喜欢上了这个倔犟而懂事的小伙子,批准了他的请求。

在训练场上,为了跟上老队员的训练进度,尽快掌握灭火抢险技能。白天,他按照中队布置的训练计划,认真完成每一项技战术训练,其他队员休息了他还要加练。30多公斤重的六米拉梯他扛在肩上在训练场上不遗余力地飞跑,四十米的训练塔软梯他每天要攀爬上百次,翻越板障,跑独木桥每天都经历着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一天训练下来,肩磨破了一道道血印清晰可见,腿和胳膊磕得青一块紫一块,连上下楼梯、洗澡都有点困难但是他都挺住了。晚上,他忍着伤痛孜孜不倦的学习“执勤训练条令”、“消防基础业务培训教材”等消防业务书籍,体会着白天训练项目的动作要领,有时在梦中还拳打脚踢大声呼喊着加油。日复一日的训练,不少队员产生了厌练情绪,但是他竟能想象一名中队干部一样做队员的思想工作,鼓励队员们不要打起退堂鼓。他常和队员讲:想想自己离开家时父母那充满期望的眼神和家徒四壁的现状,想想那些肩扛着被、手提着包到处寻找工作的老乡们,这里训练虽然苦了点,但是能锻炼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能培养我们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这个从骨子里就带着老区人民特有的倔强个性的汉子,在训练场上不仅自己能刻苦训练,而且能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影响着其他队员,有时训练一个动作其他队员练一遍他就连两遍、三遍,决不允许自己懦弱!就这样,他不但坚持了下来,其他新队员在他的影响下也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参加训练的第一年就考取了三级战斗员证书,并经中队选拔代表中队参加了青岛港的技术大比武公安赛区消防技能比赛,成为当时参加比赛最年轻的队员。第二年又考取二级战斗员证书,并在技术大比武中取得了五项全能的第一名。在此后的每年技术比武中,他都包揽五项全能第一名,他不折不扣的成为了业务骨干。2004年他首批被青岛港集团授予“召利全能”员工品牌。20052006连续两年他被公安部评为执勤岗位“训练标兵”。

在青岛港工作生活的十几年里,在“一代人要有一代的作为、一代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港口企业文化精神的熏陶下,在中队干部“以父母之心、兄长之情”教育帮助、关爱呵护下,他的人生轨迹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过去他的想法就是打工挣钱、娶妻生子,后来他逐渐懂得了人要立足社会,要服务社会,就是要爱岗敬业,干出事业,在人生道路上诠释高尚的人生价值。200211月,是青岛港集团技术比武的日子,而他的爱人也恰逢预产期。之前,中队领导就再三考虑给他假,让他回家照顾妻子生孩子,不要参加比武了。他想如果回家照顾妻子,没人会说什么,但自己是中队业务骨干,自己的离去会让中队的成绩大打折扣。为此,他抽空回了趟家,简单向家中长辈和爱人说明情况后,又匆匆返回训练场上。就在参加比赛的当天,家乡传来消息,妻子生了个男孩,母子平安。他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他把领导的期望和对妻子及刚出生孩子的愧疚化作比赛的力量,又取得了五项全能的第一名、折返跑第二名和百米板障第四名的好成绩。他告诫自己:既然自己照顾不了家,照顾不了妻儿,那就要好好工作,如果自己连工作都做不好,自己还能对得起谁?

20061016,全国交通港航公安系统消防技术大比武在青岛港举行。从七月份就开始了长达96天的封闭式集训。王召利作为业务骨干担任了集训队副队长,成为11名集训队员之一。每天的训练枯燥而繁重,他和战友们每天训练九个半小时,当时正值酷夏,被烈日烘烤的像蒸笼般的训练场,没有任何遮掩,地表温度最高时达六十度。他们一遍遍的冲刺,急转急停,水泥地上留下了一道道胶鞋印。翻越板障,跑独木桥,蛇形负重跑,每个动作要重复上百次,每天还要负重25公斤,完成一次万米拉练。这种强度只能用“魔鬼式训练”来形容。在烈日下,汗水从训练头盔中流进眼睛,不敢用手臂擦,因为手臂上也是汗水和灰尘的混合物。脖子手臂上被晒得一层层的蜕皮,汗水流淌在上面像撒上辣椒一样的疼。训练中,已近30岁的他,腹股沟、大腿、肩膀、脚踝多次负伤,但想到自己是集训队的副队长、老大哥,就要带好头,不能退缩。他知道这次比赛并不单纯代表青岛港公安局,还代表着青岛港集团的荣誉。他说:只要我还能够站在训练场上,我就要练下去,直到夺取最后的胜利。就这样,他白天忍着伤痛与队员们摸爬滚打在一起训练,中午休息时间就到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晚上再根据医生的医嘱进行自疗。最终,经过他和队友们共同努力,夺得了这次全国公安消防业务技术比武 4个比赛奖项中的2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2个第四名,并获得本次比武大会份量最重的团体比赛冠军。

他的消防生涯已有过几十起灭火抢险的经历,每次他都把最危险、最困难的任务揽在身上,冲在最前面,确保灭火抢险圆满成功。在青岛开发区宝岛会夜总会火灾中,他主动请缨搜救被困人员。当时正值深夜2时,现场的房间和通道内弥漫着滚滚浓烟,即便佩带了空气呼吸器,使用强力手电照明,能见度也是极低,只能靠简单的听、看、探、摸,来判断情况。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激励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身背空气呼吸器,多次深入现场,凭着在平时训练时掌握的技能和灭火作战中积累的丰富经验,逐个房间搜救,抢救出3名被困人员。在增援参加胶南精细化工厂油罐火灾的战斗中,他始终坚守在最前线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当到达火场时,着火罐已发生过一次爆炸,罐体被烧红,随时都有再次爆炸的可能,高温的辐射正在向堆满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厂区散发,他先是在最前沿的消防车上指挥消防炮喷射泡沫打击火势,同时探查火情,针对燃烧情况,给后方提供准确信息;待火势逐步减弱,便带领战友们,持泡沫水枪,深入火场实施近战。他凭借多年练就的精湛基本功,与战友们设置阵地,针对火势变化,灵活使用战术,将手中泡沫枪的威力发挥到极致,有效打击了火罐的薄弱部位,把指挥部的意图贯彻得淋漓尽致。最终逐步控制了火势,直至战斗胜利。

 

育人的沃土,让他成为合格消防战士

 

十二年里,王召利的进步和转变有目共睹。这一切有着他自己顽强拼搏、刻苦努力,也是得益于青岛港给农民工提供的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是一片培养人才和养育人才的沃土,这里有着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在这里不看学历看能力,不重资历重能力,这里的农民工受着与正式工同样的尊重,同样有成材的条件和机会。青岛港集团从不用那种“你给我打工,我给你发钱”的方式对待农民工,而是按照“三个转变”的方向,让农民工与正式工一样接受企业文化的培养教育,成为真正全心全意为港口发展出力献策的人才。在全集团开展的评比受奖活动中,都有农民工的身影;在科技人才培养、领导干部提拔、技工等级认定、入党入团等工作中都会将农民工人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察;每年在全集团7500余农民工当中评选出“十佳农民工”,给予表彰奖励;每年农民工都按比例选出职工代表参加集团职代会,参政议政,为港口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12年前那个只想着打工挣钱,回家娶妻生子的少年,现在的王召利已经有了事业心、责任感,成熟稳重,处事干练,成为消防员队伍中的中坚。2003年他被破格提拔为中队执勤副队长,此后他积极参与队伍管理,带领队员们积极开展执值班备勤、技能训练、消防监护、业务学习、文体活动等一系列工作,自己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不断创造工作业绩,得到了广大消防员的尊重和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多次受到青岛港集团和交通部公安局领导的亲切接见。他还现身说法,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演讲稿,题目是《在青岛港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在青岛港集团、公安局的多次先模事迹宣讲会上讲体会,谈感想,让更多的农民工和消防员看到了希望,有了奔头,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工和消防员爱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200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事迹传回了家乡沂南县,同样也感动了家乡父老,沂南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邀请他回去作报告,为劳务输出部门如何提高农民工素质,提供了宝贵经验。在0506年,国内新闻媒体多次集中采访青岛港,王召利作为农民工代表之一,多次接受记者采访,他饱含着对青岛港的感情、对港口消防事业的热爱,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向记者们讲述着一个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让记者们在感受着感动的同时,也为青岛港农民工有如此之高的素质而赞叹不已。

  现在王召利已把家安在黄岛,决心根扎在这片养育他、教育他的热土上,做一名优秀的海港消防卫士。每次回家乡时,父母总是叮咛王召利说:“到了青岛港消防支队这个好单位,是你的福气,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干好。”这些年来他时刻牢记这句话,把热爱港口,热爱消防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信念,展现了一名港口农民合同制消防员立足于岗位上与港口广大员工、公安民警一起竭智尽忠履行青岛港“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三大使命的远大的胸怀和执著追求的精神风采和崇高境界。他在这十二年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与他所在的环境和机遇是分不开的,但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他用自己的汗水,泪水和鲜血铸就了灿烂的勋章,用他的行动完成了由短期务工向扎根海港,由挣钱吃饭向爱岗敬业,由普通打工者向产业工人的“三个根本性转变”,为农民工队伍建设和发展,创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yingchun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