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信用负面清单制度

2017-03-15 09:23:17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大众网济南讯 山东在全国率先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领域信用负面清单制度,将该领域七类失信失范行为纳入信用负面清单管理。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4家单位被纳入省级负面清单。

  据了解,被纳入“黑名单”的单位中,有企业利用其股东公司贷款资料,违规申报获取省级远洋渔业企业财政贴息资金200万元;有企业利用虚假的固定资产贷款借款合同,骗取山东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贷款贴息100万元及县级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

  按照我省相关规定,在省级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及资金使用过程中,凡是经省级及以上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机构认定,存在弄虚作假、骗取冒领财政资金等失信、失范行为的,都将全部纳入信用负面清单管理。具体包括以下情形:申报虚假项目或伪造、篡改项目立项等批复文件的;虚报项目投资额等专项资金分配依据指标的;伪造项目单位财务状况及经济效益指标并直接影响专项资金分配结果的;伪造、篡改相关合同文本、技术工艺等指标,使之达到项目申报条件的;因主观原因导致项目建设期严重滞后或无法实施,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因管理不善导致财政专项资金重大损失浪费的等。

    据省财政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实施信用负面清单制度,将失信失范单位纳入省级“黑名单”,给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管理和使用戴上紧箍咒,有力地促进了审计及财政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同时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社会诚信建设,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实行财政专项资金信用负面清单制度后,企业等项目申报单位因弄虚作假等失信失范行为一旦入围清单,则多年丧失资格,弄虚作假成本明显加大,违纪违规冲动得到有效抑制,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秩序。目前专项资金较多、涉及面广、扶持对象日趋复杂,加上资金管理链条较长,导致项目核查难度越来越大,核查成本日益提高,通过增派核查人员事无巨细、层层进行项目审核的办法,既损失效率,也难以落实。而建立“信用负面清单制度”,实现部门间信息共用共享,能够有效加大对失信失范行为的惩戒力度,切实解决部门信息孤岛问题,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景霞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