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山东保险十年 > 行业文献

山东省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研究

2010-11-24 15:0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山东省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课题主持人:赵尚梅

   

      本文是在山东省农村养老问题研究课题组所组织的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信息基础上进行撰写的,从商业养老保险的角度分析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现状,预测未来的养老模式及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发展空间。为了保证调查问卷所获信息尽量全面反映农村农民的真实状况,课题组设计了针对个人、家庭和村委会三个层次的调查问卷。个人问卷的调研范围是委托山东大学山东省农村来源的大学生,利用暑期在全省随机调查3000份问卷,有效问卷943份。在个人问卷的基础上,课题组又以户为单位设计了农户调查问卷。农户问卷在山东省三个地市的农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三个市的选取是一种目的性抽样,为了保证调查样本的代表性,选取的标准是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分别在烟台、淄博、聊城等三个地区的农村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220份问卷,回收220份,有效问卷204份。本次问卷是委托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保险方向的研究生深入农户进行调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人问卷的某些方面进行补充和充实,以保证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村委会问卷是课题组指导研究生深入威海、烟台、潍坊、淄博、聊城、滨州、济南、济宁等八个地市70个村随机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0份。通过三份问卷,调查山东省当前农村居民的个人基本特征、家庭规模、土地状况、工作种类、收入支出结构、剩余现金用途、养老现状、意愿的养老模式、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认知和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以及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农民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认知、参保意愿等。在此基础上,综合三份问卷的调查信息,对山东省农民的养老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商业养老保险的视角分析山东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实际需求及发展空间。

 

1被调查农民的基本情况

1.1个人问卷中被调查农民个人特征(表1

1)性别。个人问卷中,性别比例为男性占64.21%,女性占35.79%,二者之间呈现出比较大的差距。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农民中,男性占58%,女性占42%

2)年龄。个人问卷中,以十年为单位划分各个阶段的人群分布比较均匀。占总样本79%的被调查者分布在20-49岁之间,是农村生产力的主体,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该年龄段的占76%;从生命周期上看,占调查样本55%的年龄分布在30-49岁之间的农民正处在生命周期中积累高于消费的阶段,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该年龄段的占64%

3)教育程度。942份有效样本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占被调查人群的28.45%,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占16%。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占被调查样本的35%,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占3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6.7%,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占32%。中专文化水平的占5.1%,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占1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8%,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占9%

4)婚姻状况。个人调查样本中,未婚人员占18.91%,而20-30岁人群的比例为23.97%,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已婚的占80%,未婚的占12%,离异的占7%,丧偶的占1%

5)职业。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占到942份有效样本的53.82%,在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中,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占27%;而占被调查样本46%的其他农民却占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人群的63%。占被调查样本6.9%的村干部是农民中比例最小的一部分;占28%的其他形式就业人员,多是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并且收入水平也是农民中比较高的一部分。

1:个人基本情况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601

64.21

335

35.79

合计

936

100

年龄

 

20以下(不含20

18

1.95

20-29

221

23.97

30-39

243

26.36

40-49

265

28.74

50-59

159

17.25

60-69

12

1.3

70及以上

4

0.43

 

合计

922

100

文化程度

 

小学以下

90

9.55

小学

178

18.90

初中

330

35.03

高中

157

16.67

中专

48

5.1

大专以上

139

14.76

合计

942

100

婚姻状况

 

未婚

177

18.91

已婚

735

78.53

离异

14

1.5

丧偶

10

1.07

合计

936

100

职业

 

务农

507

53.82

村干部

65

6.90

乡企职业

106

11.25

其他

264

28.03

合计

942

100

总之,农村居民职业仍以务农为主,但开始逐步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农业生产所能够提供的收入非常有限,纯务农的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远远低于其他职业农民购买的比例。

1.2入户问卷中户主本人的基本特征

入户问卷中,按常规10岁年龄分组意义不大,因此采用家庭子女养育阶段为标准分组。(见表2

2:户主本人基本特征

变量

人数

百分比

年龄(岁)1

20-32

34

16.7

33-46

115

56.3

47-59

55

27

合计

204

100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36

17.6

中学

136

66.7

高中及以上

32

15.7

合计

204

100

职业状况

务农

174

85.3

外出打工

17

8.3

其他2

13

6.4

合计

204

100

婚姻状况

未婚

1

0.5

已婚

197

96.6

其他

6

2.9

合计

24

100

已婚户主占被调查样本的96.6%,其他占3.4%,说明农村适婚人群基本都已组织家庭。

16.7%的低年龄组(20-32岁)户主,他们文化程度较高,15.7%高中以上学历的户主基本分布在这一年龄组。他们在务农的同时兼营其他职业,14.7%从事非农职业的被调查户主基本分布在低年龄组人群。

56.3%的中年龄组(33-46岁)的被调查户主,他们大都具有初中文化水平,66.7%初中文化水平的户主基本是中年组户主,基本以务农为主。

27%的高年龄组(47-59岁)的户主既完成了养育子女的任务,又没有较重的赡养老人的过重负担(60岁以上的老人占个人问卷中922个调查样本的1.7%),处于为自己积累养老金的最佳时期。可是由于这个年龄段的户主文化水平低,被调查户主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7.6%,基本是老年组户主的文化水平,再加上85.3%的户主以务农为主,收入水平有限。

2被调查农民家庭基本特征(表3

1)家庭规模。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使原来的大家庭模式正在逐步消失,7人以上的家庭仅占到了854个有效样本的1.52%。3人以下的家庭占5.62%,以分家生活的老人为主。3-4人的家庭占到58.78%,模式为夫妻加子女或父母加新婚子女。5-6人的家庭占34.07%,模式以两个孩子的家庭或三代同堂为主。

(2)家庭子女数。从入户问卷中看到,一个孩子的家庭已经达到了61.6%。两个孩子以上的占35.4%,与个人问卷中家庭规模在5人以上的占35.6%的结果基本一致,独居的老人占被调查样本的81.5%

3:被调查农民家庭基本特征

个人问卷

家庭规模

人数

百分比

12

48

5.62

34

502

58.78

56

291

34.07

7人以上

13

1.53

合计

854

100

户主问卷

子女数

人数

百分比

0

6

3

1

125

61.6

2及以上

72

35.4

合计

203

100

 

3被调查农民家庭经济状况分析

1)土地亩数(表4)。对村委会调查显示,有45.7%的村子人均土地数量不足一亩。人均耕地在1-2亩的村子占40%2亩以上的仅仅占14.3%。从入户问卷结果来看,家庭拥有土地在4亩以上的占一半多一些,4亩地以下的将近一半,以一个四口之家来看,人均土地数量才一亩地左右,而家庭规模在5人以上的占到35.6%,这部分农民人均耕地在一亩以下。

4:农民拥有土地状况

调查类别

家庭土地数

户数

百分比

户主调查

2亩及以下

50

24.5

2-4

41

20.1

4亩以上

113

55.4

合计

204

100

村委会调查

人均土地数

1亩以下

1-2

2亩以上

村子数量

32

28

10

百分比

45.7

40

14.3

 

2)土地被征用状况(表5)。个人问卷调查所选农村与最近城市之间距离在18-65公里不等,土地征用情况远不如城乡结合部严重,基本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征用。未发生过征地情况的占到62.8%,仅有6.34%的农民土地被完全征用。

5:农民土地被征用状况

问卷类别

本村土地被征用亩数

村子数

百分比

村委会问卷

0

25

35.7

0-50

29

41.4

50以上

16

22.9

合计

70

100

个人问卷

家庭土地被征用

家庭数

百分比

全部被征用

59

6.34

部分被征用

287

30.86

没有被征用

584

62.80

合计

930

100

3)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方式及补偿标准(表6)。对村委会的调查显示,对于被征土地农民的补偿主要还是以货币补偿为主,占86.67%39/45),仅以货币补偿的村庄占73.33%(33/45)。另外还有留地安置,住房安置,招工安置等方式,但所占比例很小。

6:被征地农户的补偿方式

补偿方式

数量

补偿方式

数量

仅货币安置

33

仅招工安置

1

货币安置和留地安置

1

货币安置和招工安置

2

货币安置、留地
安置和住房安置

2

货币安置和住房安置

1

仅留地安置

4

其他

1

 

7:山东省被调查地区的征地货币补偿情况

地区

人均拥有土地(亩)

平均每亩补偿标准(元)

人均补偿(元)

济南

0.46

25550

10987

威海

1.49

10267

15255

潍坊

0.62

10519

6556

滨州

1.64

2000

3282

对失地农户劳动力的安置方式。根据山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农村社会保险处调查统计,全省被征地农民243.5万人中,年龄在18周岁至男59周岁、女54周岁的有142.2万人,处在劳动年龄的被征地农民占了被征地农民总数的一半以上(如表11所示),对被征地农民劳动力的安置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养老状况。

8:山东省被征地农民年龄分布状况

 

0-18周岁

18-59周岁

60周岁以上

总计

18-54周岁

55周岁以上

人数(万人)

55.3

142.2

46

243.65

各年龄段人数占山东省被征地农民总人数比例(%)

22.7

58.3

19

100

资料来源:山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社会农村保险处。

4)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式。表9所示。根据村委会的问卷(本项为多选题,各种安置方式单独统计),对被征地农民劳动力的安置,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安排他们外出打工或本地企业工作。由村委会安排被征地农民的村庄占被调查样本的40%;由乡镇企业安排的村落占被调查样本的14%;由村委和镇政府组织外出打工的占被调查样本的26%;选择自发外出打工的村占被调查样本的51%

9:被征地劳动力安置方式(多项选择)

安置方式

村子数

所占比例

自发外出

36

0.51

村委安排

28

0.40

乡镇安排

10

0.14

组织外出打工

18

0.26

其他

21

0.30

调查样本

70

 

5)外出打工时间。见表10。由于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比较少,仅仅依靠农业收入难以补贴家用,部分农民选择出外打工以增加收入来源。

个人问卷中,一年中不外出打工的纯务农的农民占被调查者的38.97%;一年中在外打工3个月以内的短期打工人数占12. 53%,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民,在农闲时短期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外出打工时间在3-6个月的占11.78%;外出打工时间在6-8个月的占11.03%;外出打工时间在8个月以上的占25.70%。可以看出,被调查者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没有外出打工,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几乎全年在外打工,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既务农又外出打工,即季节性外出打工。

10:外出打工时间

年在外打工时间

(个人问卷)

364

38.97

3个月以下

117

12.53

36个月

110

11.78

68个月

103

11.03

8个月以上

240

25.70

合计

934

100

本村外出打工比

0

0-10%

10%-20%

20%-30%

30%-50%

50%以上

村子数量

9

16

18

10

13

4

所占比例

12.86%

22.86%

25.71%

14.29%

18.57%

5.71%

6)当年现金收入状况。从村委会调查样本看,见表11,所有样本村村民年人均收入集中在5000元以下及5000——10000元两个档次之间,年人均收入超过20000元的村为零。在人均5000——10000元收入档次的20个村庄中,有15个村从事工商业或农工商兼业,占75%;只从事农业的仅5个,其中3个还主要种植经济作物,说明纯粹的农业生产很难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

11:村民人均收入

村委会问卷

人均收入

村子数

比例

村民人均收入

5000元以下

50

71.43%

5000-10000

20

28.57%

个人问卷中见表12,家庭年现金收入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的占被调查样本的23.5%,而家庭年基本生活消费用在4000元以下的农民占被调查者的61.18%、年生产费用在3000元以下的占被调查样本的91.36%

12:家庭现金收入数量

个人问卷

金额

人数

百分比

 

 

 

家庭现金

收入数量

 

 

1000以下

29

3.10

1000-2000

30

3.21

2000-3000

36

3.85

3000-4000

40

4.27

4000-5000

86

9.19

5000-8000

171

18.27

8000-10000

248

26.50

10000-15000

123

13.14

15000-20000

94

10.04

20000以上

79

8.44

合计

936

100

7)农民收入来源状况(表13)。

村委会问卷中(为单选项)数据显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次选择农业收入、外出打工、经商收入、乡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租金、土地补偿收入的村庄占整个样本村庄(70个)的比例分别为53%19%9%7%6%4%

13:农民收入来源

 

现金来源

人数

百分比

个人问卷

农业收入

511

54.25

 

外出打工

387

41.08

 

经商收入

173

18.37

 

土地补偿收入

164

17.41

 

租金

135

14.33

 

亲友寄回或赠送

32

3.40

 

其他(乡镇企业收入)

296

31.42

 

调查样本

942

 

村委会问卷(70个样本)

经济收入来源

(村子数)

比例

主要收入来源

(村子数)

比例

农业收入

54

32%

36

53%

外出打工

50

29%

13

19%

乡镇企业职工工资收入

16

9%

6

9%

经商收入

28

16%

5

7%

租金

12

7%

4

6%

土地补偿收入

5

3%

3

4%

亲友寄回或赠送

1

1%

0

0%

其他

4

2%

1

1%

8)家庭生活和生产费用。见表14。家庭生活费用在调查问卷中已经注明包括饮食、穿衣、义务教育、医疗等项。从生活费用看,各分段样本的生活水平相对比较均匀,与收入水平相对应比较,各消费水平的人数均小于相应收入水平的人数,透支消费的方式在农村还没有发展的明显迹象。

                      14:生产和生活费用支出情况

个人问卷

金额

人数

百分比

基本生活费用

2000以下

181

19.36

2000-3000

230

24.60

3000-4000

161

17.22

4000-5000

121

12.94

5000以上

242

25.88

合计

935

100

生产费用

1000以下

432

46.65

1000-2000

259

27.97

2000-3000

155

16.74

3000-4000

50

5.40

4000-5000

30

3.24

合计

926

100

9)家庭剩余现金主要用途(多选项)。见表15.当农民手中有剩余现金时,有72.51%的被调查者选择主要用于子女教育。

15:剩余现金的用途

 

剩余现金

人数

百分比

个人问卷

 

子女教育

683

72.51

存银行

574

60.93

购买家电

237

25.16

建房

174

18.47

投资经营

151

16.03

婚丧嫁娶

149

15.82

购买交通工具

138

14.65

娱乐

37

3.93

其他

55

5.84

调查样本

942

 

 

4农民养老现状和意愿养老方式分析

1)农民家庭现有的养老状况。见表16。在入户问卷中,关于目前农民养老方式的调查中,以子女养老和自己储蓄养老为主,二者占204个调查样本的比例分别为 59.33%38.73%。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占21.26%。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占10.78%

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劳动储蓄和子女赡养为主,社会养老保险的作用尚未发挥,在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前,有剩余的农民可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16:目前农村老人供养情况

变量

人数

百分比%

目前养老方式(可多选)

户主问卷

子女养老

121

59.33

自己储蓄

79

38.73

参加社保

44

21.26

购买商保

22

10.78

调查样本

204

 

 

日常居住地

儿子家

16

17.4

女儿家

1

1.1

独居

75

81.5

合计

92

100

能否参加劳动

86

93.5

6

6.5

合计

92

100

参加劳动类型

干农活

54

58.7

在家干杂活

39

42.4

照看小孩

5

5.4

其他

2

2.2

合计

92

108.7

养老金主要来源

自己劳动收入

49

53.3

子女给的

53

57.6

养老保险金

1

1.1

政府补贴

1

1.1

合计

92

113

基本生活

费用

2000及以下

48

52.2

2001-4000

41

44.6

4001及以上

3

3.2

合计

92

100

个人问卷

老人赡养方式

人数

百分率

单独负担

252

26.72

与兄弟姐妹共同负担

273

28.95

不负担

418

44.33

合计

943

100

 

2)农民意愿养老方式。从表17中看出,寄希望子女养老的占54.14%,占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16%;选择依靠自己储蓄的被调查者已达到了66.56%,占也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40%;选择参加养老保险方式的被调查者占到了35.14%(包括社会养老保险、乡镇企业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占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44%

17:农民意愿养老方式(多项选择)

 

意愿养老方式

人数

百分比

个人问卷

(总样本量942

依靠子女     

510

54.14

自己储蓄    

627

66.56

参加养老保险 

331

35.14

调查样本

942

 

 

5农民实际养老保险状况

农民实际参加养老保险的结构和缴纳保费的金额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也有影响。如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乡镇企业保险的参保率和保障程度低,则在农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需求相对就大。

18:农民实际参加养老保险情况

 

参保情况

人数

百分比

个人问卷

已购买商业保险

76

8.07

参加乡镇企业保险

44

4.67

参加本村养老保险

32

3.40

未参加任何保险

790

83.86

合计

942

100

在农民意愿的养老方式多项选择问项中,见表18,尽管有35.14%的被调查者认为参加养老保险是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但在个人问卷单项选择中,从实际参保情况来看,未参加任何养老保险的被调查者占到了被调查样本的86.91%,仅有13.09%的农民参加了不同种类的养老保险。

已参加各类养老保险的农民,从投保金额来看,见表19,年缴费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了62.39%,占已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42%

19:实际参保农民每年缴纳保险费情况

保险费

商业保险

乡镇企业保险

本村养老保险

0-999

30

29

18

1000-1999

25

3

2

2000元及以上

10

2

1

 

6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目的及预期

1)社会养老保险水平(表20)。

村委会70个调查样本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共36个村,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1%。其中以烟台和济南的投保村庄最多,烟台的5个调查样本全部都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济南11个调查样本中有8个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率达73%;其次是潍坊和淄博,潍坊19个调查样本有13个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率68%,淄博5个调查样本有3个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率60%;威海10个调查样本只有3个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济宁10个调查样本只有2个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率只有20%,滨州10个调查样本也只有2个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加率不高。

20:被调查村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比例

社保比例

1%以下

1%-10%

10%-20%

20%-30%

30%-40%

40%-50%

村子数

34

16

4

3

4

2

7

所占比例

49%

23%

6%

4%

6%

3%

10%

(2)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与人均收入水平、政府补贴状况。

从调查数据看,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有22个村,人均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有14个村,两者之比10.64,收入低的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反而更高,而高收入并没有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产生明显的影响。

有村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36个村庄中,30个有集体补贴,占到了83.33%,没有集体补贴,单纯只靠自己缴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村庄只有6个,占16.867%。大部分村选择补贴2/3,村民缴纳1/3,补贴一半以上的总计占58%。所缴纳的总保费从100元到十几元不等,这与当地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相关。没有补贴的村民自己缴纳保费的人数更少,参保比例基本在1%以下,那些一次性提供集体补贴或补贴时间短的村庄农民参保率平均不到1%,在村集体永久提供补贴的村庄中,农民的参保率平均42.03%。集体补贴可以减轻农民的投保负担,对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目的和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预期

入户问卷情况,见表21。可以看出,政府没有组织是制约农民未参加社会保险的主要原因,其次收入也是制约一部分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

21:村民参加社会保险的目的和原因

变量

人数

百分比

参加社保人数

44

21.6

参加目的

为自己将来养老

25

56.8

是一种好的投资

1

2.3

为将来有点零花钱

1

2.3

政府让参加,不参加不行

7

15.9

其他1

10

22.7

合计

44

100

未参加原因

怕政策变,不兑现

7

4.4

没有富余钱

68

42.5

怕贬值,不合算

3

1.9

经常在外(外出打工等)

2

1.25

村里没组织

81

50.6

其他2

2

1.25

合计

160

101.9

注:其他1包括:从众,碍于干部动员和因为有集体补助等;其他2包括不如存银行或买国债方便和自己可以养老等。

4)被征地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状况。在村委会的问卷中,有64.3%的村存在土地被征用情况,其中土地被征用一半以上的村占22.9%。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36个村中,有25个村的部分或全部土地被征收,占69.44%

综上所述,无论是以土地为生的村民还是失去土地的亦工亦商农民,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程度都不能构成对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替代。

 

7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状况

1)农村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率和缴费水平。见表22

22:年缴保费状况

年缴保费水平

人数

比例(%)

0-999

28

43.75

1000-1999

26

40.63

2000元及以上

10

15.63

合计

64

100

 

 

 

注:个人问卷中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64个样本。

2)制约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因素。由于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水平太低,即使社会保险覆盖面较广,对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也不可能产生对商业养老保险的替代效应。

23:影响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因素

 

未购买原因

人数

百分比

个人问卷

没有富余钱

405

46.55

保险公司不可靠

169

19.43

对保险公司不了解

230

26.44

等待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112

12.87

未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样本

870

 

户主问卷

不了解

75

41.2

现在没有富余钱

90

49.5

对保险公司不信任

17

9.3

没有合适的产品

5

2.7

其他

20

11

未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样本

182

 

注:其他包括不如存银行或买国债,自己可以养老和有社会养老保险。

3)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看法及获取商业养老保险知识的途径。见表24,农民主要通过专业人员获取关于商业养老保险的知识。

24:农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看法及了解途径

入户问卷

对商保看法

人数

百分比

不知道,没听说过

153

75

知道,但不了解

43

21

了解,但认为不可靠

6

3

较信任

2

1

合计

204

 100

获得商业保险知识的途径(多选项)

干部宣传

2

4

广播电视里听说

8

16

报纸,布告,宣传栏看的

1

2

从亲友,邻居或村里人听说

5

10

保险营销员介绍

41

80

知道商业养老保险的户主

51

 

4)农民关于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意向。见表25,有40%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主要集中在文化水平较高、对外界接触了解较多的人群中。而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占到了26.12%,这个群体以老年人和低收入者和对商业保险公司不信任者为主。还有33.8%的被调查者处于观望状态,表示需要再进行考虑。

25: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

个人问卷

是否愿意购

买商业养老保险

人数

百分比

愿意

375

40.02

不愿意

245

26.15

需要再考虑

317

33.83

合计

937

100

可承担保费

500

477

53.72

1000

298

33.56

2000

80

9.01

3000

27

3.04

5000

6

0.68

合计

888

100

 

8小结

 1)山东省农村未来十年、二十年后,农民养老负担将相当沉重。山东省99.5%的户主农民都处于婚姻状态,初中以上学历已接近60%,高中以上学历已超过20%,大专以上学历已超过5%。这种状态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新生事物的接受速度。从年龄结构看,7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0.43%60-70岁的老人占1.3%,这1.73%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已丧失劳动能力,要依靠家庭或社会供养,但负担并不重。而10年后,将有17.25%的农民进入60岁以上,20年后,又有28.67%的农民进入60岁以上,再加上随着农村经济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的延长,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十年、二十年后的农村社会的养老负担将相当沉重。建议即将进入四十岁的农民,必须为自己将来养老开始切实的准备。从生命周期看,55%的年龄分布在30-49岁之间的农民正处在生命周期中积累高于消费的阶段,尤其是占被调查样本近30%40-49岁的农民已基本完成了养育子女的任务,有对解决养老问题的切实考虑和需要,是商业养老保险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农村商业养老保险从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化的关键。

2)农民的职业和收入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山东省有45.7%的村子人均土地数量不足一亩,远远低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2007年为1.38亩)。人均耕地在1-2亩的村子占40%2亩以上的仅仅占14.3%。从入户问卷结果来看,家庭拥有土地在4亩以上的占一半多一些,4亩地以下的将近一半。以一个四口之家来看,人均土地数量才一亩地左右,而家庭规模在5人以上的占到35.6%,这部分农民人均耕地在一亩以下。村户两级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而且各种原因对土地的征用使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的减少和务农的低收入,使农民不再单纯固着在土地上,而是选择多种谋生的途径。依靠外出打工、乡镇企业打工、经商等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已占农村居民的70%以上。他们将收入和信息带回农村,是改变农村面貌的主力军,也是最容易接受先进的养老理念的群体,是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在客户。

3)农村的收入水平仍然比较低。71.43%的村年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下,不存在年人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村。这说明虽然农民的收入来源多样化,但由于农民本身缺乏专业技能,外出打工只能从事一些技术要求很低的行业,而且经商面临的风险较大,经商的比例也较低,农村收入水平低已成为制约保险需求的最主要的原因。家庭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的仅占8%,这些家庭有较大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力。

4)有70%的农民扣除生活和生产费由之后剩余无几;有近20%的农民已有剩余,其中70%多的农民的剩余主要还是用来支付子女非义务教育费用,这部分剩余很难用来支付商业养老保险费;有60%多的农民将剩余现金存入银行,它们主要是应付未来不测之需,其中大部分可以为商业养老保险所替代。

5)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模式。虽然由政府推广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各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供给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在养老方面的需求,政府财政无力在短期内明显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主要的养老任务仍是由家庭和子女承担。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老年人比重的增加,家庭养老实际执行者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

6)农民意愿的养老模式开始转向主要靠自己储蓄养老,这是家庭收入水平上升和子女数量减少以及子女养老不可靠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未惠及大部分农民的情况下,商业养老保险机会无限,但农民意愿支付的保费大都在五百元和一千元以下。

7)现阶段农民收入水平仍然是制约大部分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主要因素。同时,对商业养老保险不知道、不了解、不信任也是制约部分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民主要通过保险营销员了解商业养老保险,渠道狭窄,信息垄断。
张元亮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