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新闻网
2020
烟台新闻网
手机查看
海阳市位于胶东半岛南端,苹果、绿茶、白黄瓜、网纹瓜、甜柿、牡蛎、海参等名优产品享誉全省乃至全国。为加快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现代化建设,破解乡村产业融资难题,海阳市借助试点机会,积极探索“基金+”多元应用,精准发挥基金的引导力、聚集力、带动力,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化、电商化融合发展,打造“产销一体化”链条发展新模式。
一、基金+产业,铸牢农业产业链“基本盘”
海阳市聚焦“苹果、茶叶、甜柿、养殖”等特色产业,采取“政策引领、基金支持、信贷协同”配合方式,强化产业精准扶持,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是树立产业政策导向。制定了果茶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意见,2020年起投入特色产业发展基金1500万元,引导产品结构调整,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与山东农业大学、烟台现代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建设苹果脱毒苗木繁育基地1500多亩;升级改造果园7万亩,打造省示县村四级示范园;大规模引进优良茶叶品种,打造现代化茶业示范园1500亩;打造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甜柿产业基地2000亩。二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围绕产业振兴发展方向,今年财政统筹安排奖补资金2.75亿元。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乡村、“互联网+”农产品进城工程、省级产业小镇等项目20个,三是投贷协同靶向扶持。设立海阳市财政金融融合支持乡村振兴风险补偿基金,支持合作银行运用再贷款与政策性担保精准对接,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梳理现代种业和科技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等重点项目35个,融资需求1.55亿元,已完成放贷1.21亿元。
通过“基金+产业”模式,苹果、甜柿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形成,逐步构建“种苗繁育+规模生产+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的产业链体系,累计打造省级标准化基地10个,“一村一品”专业镇3个,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6个,“海阳绿茶”获得国家级茶叶大奖13项,“海阳甜柿”入选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二、基金+电商,培育产业价值链“新增量”
针对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上行期遇到的产供销链条不健全问题,基金精准投入,带动银企服务下沉,扶持农村电商发展,打通产品上行渠道。一是设立电子商务发展基金。2020年以来投入电商基金600万元,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加快名优产品品牌建设、发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优势,建设农村电商孵化平台,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电子商务,带动拉伸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扶持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整合涉农资金2000万元,依托海阳路海物流公司,建成综合性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提供线上交易、智慧物流、数据技术等服务;依托“金智驻乡”服务,精准解决重点仓储冷链物流项目融资需求2850万元,对路港物流产业园区及200余家物流企业开展产业授信1.23亿元,进一步完善了市镇村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实现了全市719个行政村电商服务全覆盖。三是推动产业电商化发展。财政整合资金3000万元,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烟台满山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烟台沃野果蔬种植合作社、海阳市聚丰源甜柿专业合作社等企社联合,实施甜柿产品检测中心及追溯体系建设,覆盖所有种植基地、生产企业、收储运企业及批发销售市场等。建设农村电商孵化平台,甜柿大数据物流中心,实时采集、分析和发布甜柿种植、仓储、物流、加工相关数据,为甜柿种植户、经销商和加工企业提供决策依据,避免价格大幅波动,稳定种植户利益,带动二三产从业人数增加1500人,产业园农民人均收入达到约3万元。朱吴镇镇级合作社服务中心,为村级合作社提供电商接单、品牌包装、物流仓储、技术指导等服务,品牌共享,打造电商品牌乡镇;全市110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驻电商平台。产业电商化发展,初步实现“电商平台+企业+合作社+基地”产销一体化发展新链条。
2021年上半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12.66亿元,电商企业达5735家,店铺12681家,位列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第31位、山东省第5位。基金与互联网的线下+线上结合,赋能特色产业品牌优化,加快农产品上行,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相关作法在央视《经济半小时》等媒体报道。
三、基金+投资,培育农业产业链“新动能”
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效应,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促进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我市乡村振兴产业投资领域,加速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一是搭建城乡融合基金。2020年我市引导基金出资占比25%,设立规模5亿元的“海阳申宏新旧动能转换股权投资母基金”,服务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乡村振兴项目。申宏基金与“山东省土地发展乡村振兴基金”联合搭建1亿元规模的“海阳礼耕城乡融合基金”,用于农村综合整治、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等乡村产业发展,一期投资徐家店镇25个村,总投资1.4亿元,综合整治面积达2万亩。二是设立乡村振兴基金。目前正与省新动能基金、山东高速集团商谈,设立“海阳乡村振兴基金”,规模6亿元,对海阳市8个镇进行乡村振兴项目开发建设,一期计划投资3亿元,对3个镇全域开发整治。三是开展基金直投项目。积极谋划参与大地牧公司定增,拓展龙头企业融资途径,推动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带动种养产业链转型提升,大地牧业公司创办的“工友创业园”带动种植养殖农户430户,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形成“公司+园区+基地+农户”良性经营发展方式。
目前,全市已征集新旧动能转换入库项目5个,投资项目1个,开辟了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注资乡村产业新路径,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平台效应,为农业产业结构性改革蓄积能量,赋能产业链提档升级。
四、基金+信贷,打好产业金融链“组合拳”
为解决产业链涉农主体无抵押、少担保,融资不畅等问题,海阳市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健全增信分险补偿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放贷信心,构建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政银担企合作“金桥梁”,畅通金融服务梗阻点。一是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财政注资3.7亿元成立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海阳市盛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纳入全省首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名单。今年增设政府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150万元,支持开展再担保合作,重点支持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和“三农”主体,目前累计担保余额9.8亿元,平均融资担保费率1.2%,较上年降低0.3%。二是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设立农业信贷担保风险补偿基金800万元,建立“财政、银行、农担”三方分险机制,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积极开展鲁担“惠农贷”业务,目前累计担保贷款4.2亿元,通过财政贴息、担保降费减轻农户融资成本1200余万元。三是健全人才创业担保体系。设立“创贷”担保基金1200万元,引导银行机构推广“创业担保贷”,探索实施“引凤归巢”工程,为乡村振兴聚集人才,2020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2015笔、金额4.02亿元,贴息670万元,位居烟台区市首位。四是健全应急转贷服务体系。设立应急转贷基金3000万元,成立海阳润海中小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有限公司,开展“转贷平台+合作银行+融资担保”服务,解决民营中小微企业流贷资金不足问题,企业转贷成本降至1/3,目前已支持企业54户,使用转贷资金1.23亿元。风补基金的设立,加强了“农政银担”合作,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两权抵押贷”“大棚贷”“订单融资贷”“金苹果贷”“微捷贷”等20余项适配特色信用产品的应用,有力支持绿色农业、果蔬大棚、果茶基地的发展。目前,全市乡村振兴“一县一品”创新金融产品余额24.82亿元,支持各类经营主体5430余家,约为去年同期的4.4倍,为产业发展引入“金融活水”。
海阳市在财政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践中,积极探索“基金+N”多元融合应用,着力特色产业“供应链”“价值链”“金融链”关键环节,助力政策落地、产业升级、银企嫁接,拓展产业链“宽度”“厚度”,促进产销链条整合延伸,推动了我市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开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柳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