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创业共同体

  为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实施意见》,实施共同体5年培育计划。聚焦“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区域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需求为牵引,统筹布局,科学谋划,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布局了30家各具特色的共同体,山东16市实现全覆盖,带动建设市级共同体112家,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0家,初步构建了独具特色的“1+30+N”共同体创新体系。

  一、共同体的创新做法

  一是以产业创新需求牵引模式凝聚创新合力。共同体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对创新的需求为牵引,聚焦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等重大技术难题,面向国内外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充分发挥了科技对产业的拉动引领作用,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转化。承担实施重大技术项目242项,攻克技术难题222项,形成关键技术160项,引进和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86项。荣昌生物制药(烟台)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抗体药物创新创业共同体,形成了从新药分子发现到抗体药物研发直至产业化的创新创业新机制,攻克了中华仓鼠卵巢细胞高效表达和抗体-药物偶联药物偶联核心关键技术,孵化初创企业和项目12项,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泰它西普”正式获批上市,成为全球唯一一个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双靶标生物创新药。中建材科创新技术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牵头的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共同体已有“直接生长法制备硅管靶材”等4个项目实现产业化,乐普年产10万支海水淡化膜壳等2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二是以创新平台共建共用模式凝聚创新合力。创新创业,平台是基础条件支撑,也是集聚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共同体强化各成员单位间的协作配合和资源共享,围绕打通创新链,布局建设各类公共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共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平台101个,建设中试或孵化基地载体面积31.76万平方米。生物诊断分析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了3个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体研究院9.16万平方米的总部基地全面投入使用。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共同体加快推动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研发测试平台等高端平台建设,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成果产出-转化示范-规模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有效打通了成果转化渠道,在转化中形成了创新创业利益共同体。

  三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共生共进”模式凝聚创新合力。共同体聚焦区域特色产业,以打造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补链强链延链,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共生共进”发展模式,打造形成高技术企业集聚的特色产业园区。魏桥集团、山推股份、荣昌制药等龙头企业在集聚要素、协同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资金投入、调动各方资源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带头大哥”的作用.。共同体孵化和在孵科技型企业232家,其中企业牵头的共同体孵化企业158家,结对帮扶高新技术企业388家,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生共进”,促进了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四是以主导要素引领模式凝聚创新合力。共同体从战略规划、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全链条、全要素、全方位设计,坚持要素高端化,突出以1个或几个高端化要素为牵头,影响带动其他创新要素做高做强。如,高端铝共同体以魏桥集团“产”和中科院“研”为核心要素,先进光电芯片重点发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要素的核心作用,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共同体以“金”要素为牵引。通过核心要素带动,实现了高端要素有效聚集,不断拉动共同体创新突破,整体能力提升。目前,22家省级共同体已凝聚企业、大学、院所等1000余家,新引进包括外籍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72个。

  五是以利益共享模式凝聚创新合力。共同体采取组建不同形式平台型公司、任务协议制、会员制和联盟制等多种方式吸引其他要素单位参与共同体建设,通过建立不同单位、不同所有制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营造“各方合作更加深入,要素聚集更加紧密,发展态势更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氛围,探索出“政府引导、产业出题、科学论证、人才支撑、协同攻关、金融保障、市场验收”的创新创业新模式,有力激发了创新活力。共同体带动各市启动建设市级共同体112多家,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超过300家,1+30+N”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体系正在形成。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统筹布局。站位全局,服务大局。立足新征程、新格局、新目标,坚持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大局中明确位置,找准目标,统筹布局。一是积极与国家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相衔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致力打造全国创新联合体的示范样板。二是紧密对接山东产业发展规划和地区区域发展规划,与区域一体化,实现全产业和全链条覆盖。三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融入人才链资金链,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打通创新链条,实现多链融通发展、整体创新效能提升。按地域分布,黄河流域7家,济南、烟台和青岛“三核”共16家,体现了区域发展战略。按产业领域分布,高端装备4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医养健康和医药领域各7家,体现了我省的优势产业领域。按牵头单位性质统计,依托企业建设的18家,体现了共同体围绕产业链布局的特点。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共同体引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立足产业前沿,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重大需求,明确共同体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着力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拉动产业集群崛起。山东的共同体是立足产业崛起带动区域振兴,推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以促进要素融通、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益共享、打造产业集群为特点的创新创业新模式;是以体制、机制、模式、方式的创新为催化剂,促进各创新要素高效流动、密切配合、无缝衔接、互补互促,产生新动能,融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平台建设、企业集群拉动、产业整体提升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联合体;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者,产业发展的领航者,科技创新的突破者。

  三是坚持系统思维,突出多方联动聚力推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省、市、县(市、区)、各部门的工作联动。省科技厅积极发挥牵头协调、指导监督和考核评估的作用,成立了共同体工作专班,出台了《山东省“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规范》等4个系列文件,指引共同体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组织召开座谈会数十次,组织现场推进会2次,召开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专题座谈会1次,现场考察督导2次,“面对面”指导共同体加快建设。全面梳理厘清每个共同体存在的问题不足,清单式逐一反馈,逐项督促整改落实。制定动态调整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停拨经费、重组调整,切实保障共同体建设质量。坚持人才、项目、平台、资金一体化发展,统筹资源,强化支持。省委宣传部、省环保厅等部门专门制定共同体扶持政策,烟台、枣庄等12个市出台了支持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其他各市正在研究制定中,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协同高效的工作环境正在形成。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市场化运营机制。立足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潜能,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鼓励共同体采取会员制、协议制、联盟制、股份制等多种方式组建,但根本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在体制上,要求共同体必须建立股份制、独立法人的核心运营机构,任何一方占股比例不能超过49%,这是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条件,也是实现共同体市场化运作的重要保证。没有形成这个体制的,不给予资金支持,确保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以利益为核心的命运共同体。目前各共同体都已成立了理事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共同体内部决策和管理运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