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拓展绿色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4-10-30 17:22:00来源:大众网作者:通讯员 鲁启轩
分享到:

10月23日晚间,首份上市银行三季报出炉。根据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建设银行实现净利润1906.85 亿元,同比增长7.81%。根据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建行利息净收入323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2%。净利息收益率为2.80%,较上年同期提高0.09个百分点。

  10月23日晚间,首份上市银行三季报出炉。根据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建设银行实现净利润1906.85 亿元,同比增长7.81%。根据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建行利息净收入323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82%。净利息收益率为2.80%,较上年同期提高0.09个百分点。

  “到今年建设银行已经成立整整60周年,取得这样的发展,是多年以来建设银行坚决贯彻中央经济金融政策,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努力成果。”建设银行有关负责人坦言,近年来建行建设银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紧跟国家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优化信贷结构,抢抓发展机遇,完善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加大对国家重点项目、三农、先进制造业、绿色环保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的努力成果。

  “输血”实体经济

  经济下行风险的加大,多数银行在信贷管理上越来越谨慎,但是实体经济“闹钱荒”,产业转型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协调两者无疑是对银行的考验。

  “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实体经济如今离不开金融支持,银行应该加大信贷投放,这是国有大行的社会责任;按照市场规律,在经济下行周期中,银行贷款的确会面临更大风险,但是这仅仅是要求银行严格执行贷款政策,加强风险防控,而不能因噎废食。”建设银行相关人士认为,“服务实体经济”和“严守风险底线”不仅是监管层的要求,也是建设银行信贷执行的准则。

  作为共和国建设的主力军,建设银行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涵盖了国家实体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从桥梁、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到扶持小微企业,从贫困地区贷款到高新技术产业支持,建设银行的“根”已经深扎到了实体经济中。

  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建设银行的发展重点和方向首先还是服务实体经济,持续推动结构调整。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型四化”战略,着眼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研究推进的重大工程建设以及配套建设,在基础设施、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生产性服务业和重大民生工程等领域,加大业务拓展和资源倾斜力度。

  据建设银行2014年中报显示,该行贷款投放重点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和重大项目,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新增额在公司类贷款新增中占比47.26%。积极支持小微企业、“三农”、民生领域发展,上半年累计为9.65万户小微企业发放4942.77亿元信贷资金,新增涉农贷款807.40亿元;推广“民本通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民生领域贷款余额达到2387.76亿元;拓宽保障房建设融资渠道,贷款余额达811.61亿元。

  从既“重大户”到更“重小微”

  事实上,在政策的倾斜和银行的转型中,建设银行的定位和客户也在不断调整。曾经,银行普遍认为小微企业经营风险大,单户金额小,人手占用多,费力不赚钱。对以大企业、大项目见长的建行建设银行来说,也曾忽略过“小生意”。但自2005以来,这一认识逐步得到根本扭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不仅是响应中央号召、履行社会责任,更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的建设银行按照“普惠金融”理念,坚持零售化、批量化服务模式,以小额化、标准化、集约化转型为导向,不断提高小微企业惠及面。同时,优先保证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将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指标纳入各行的关键业务指标体系进行考核。

  “事实上,小微企业包括三农的融资难长期存在,但是就银行目前来看,由于政策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国有大行对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倾向已经成为未来银行转型战略,拓展了国有大行客户的覆盖范围。”一家券商分析师表示,在利率逐渐市场化之后,大中型客户和小微客户、三农客户同等重要。国有大行对小微、三农加大信贷投放之后,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为解决小微企业数量大,“一对一”服务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建行建设银行建立了“一圈一链一平台”的集群服务模式,通过找到对企业有充分了解的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市场管理方,或是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做“中间人”来搭桥。

  “一圈”就是城市主要商圈。建行建设银行对商圈内小微企业进行分层分类,设计和提供差异性服务方案,同时与市场管理方建立合作,实行批量化服务,避免散单方式带来的高成本和高风险。

  “一链”就是分布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产业链。抓住核心企业,以真实交易数据为基础,批量获取上下游小微企业的采购和销售信息,全过程监控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围绕“一平台”,即借力政府、协会等力量为小微企业融资增信。2009年以来,建行建设银行先后与工信部、中小企业协会、全国工商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助保贷”业务模式。“助保贷”以政府提供的资金组建风险补偿资金池,为小微企业增信,建行建设银行通过信贷杠杆放大小微企业受益面。目前,建行建设银行已在33家分行开办“助保贷”业务,覆盖了全国近400个县,累计为1万余户小微企业提供资金支持600亿元。

  而对于不同企业的不同时期,建设银行还为企业量身订做金融服务方案,将助业贷款产品分为了“速贷通”“成长之路”“善融贷”等多个品牌,同时还重点加大对高端农产品种植户、养殖户的贷款支持力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建设银行在近5年的三农贷款经验中,摸索出了多种业务创新模式,并取得了实效。比如,以支持地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企业+农户”“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以“合作机构+农户+银行”的三方合作为主要模式。此外,建设银行还创新了多种担保模式,让农户能够更加顺利地获得贷款资金。

  今天的建行建设银行,不仅为大企业“锦上添花”,更为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截至2014年6月末,建行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万亿元,授信客户24万户,并为459万户小微企业提供结算、理财等金融服务。近三年小微企业贷款新增连续实现“两个不低于”,累计为54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2.5万亿元,对充分就业,服务民生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力拓展绿色信贷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同时,建设银行对信贷提质也丝毫不放松。“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对于高新技术、民生惠民的项目加大资金投入,而过剩性行业则是降低支持力度或加快退出步伐。”建行相关人士表示,建设银行在为实体经济输血中并不盲目,而是理性地强化了风险防控。

  事实上,建设银行建行一直将建设“绿色银行”作为中长期业务规划的目标。建行董事会及高管层领导始终高度重视绿色信贷战略的制定工作,在全行中长期业务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绿色银行”的发展目标,坚持政策制定着眼绿色信贷、资源配置优先绿色信贷、产业支持倾斜绿色信贷、制度保障考虑绿色信贷、客户服务促进绿色信贷,将低碳、绿色和环保有机地融入信贷政策和经营理念。

  从2012年起,建行建设银行按照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从战略高度明确绿色信贷发展地位,围绕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流程管理、内控管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突出“绿色信贷”导向,明确了各部门、各条线的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绿色信贷管理体系,为绿色信贷业务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建设银行特别强调了在公司贷款业务中,严格实施名单制管理,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五个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减少了资金投放。据了解,目前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在建行信贷投放中的占比不断下降,绿色信贷余额不断上升;建行还积极为北京、深圳、上海等碳排放权交易所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截至2014年6月末,建行绿色信贷余额5394.54亿元,比年初新增510.64亿元,增速10.46%,高于同期对公贷款增速(5.72%)4.74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益显著,折合节约标准煤1779.9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4069.06万吨。

  可以预见,优化产业结构、打牢实体经济基础将成为国家未来若干年的经济发展主题。建设银行作为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将把支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宏观经济政策,深耕实体经济金融服务,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桂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