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浪潮:IT业发展“活化石”

2008-11-12 11:54:00    作者:王延锋   来源:大众网-经济导报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地方小厂,到综合实力居中国IT产业第二位的行业巨头,浪潮集团一路走来,几经沉浮,称之为行业发展的“活化石”毫不为过。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地方小厂,到综合实力居中国IT产业第二位的行业巨头,浪潮集团一路走来,几经沉浮,称之为行业发展的“活化石”毫不为过。

    在中国IT产业30年的发展中,众多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销声匿迹,浪潮何以傲立潮头?答案就是不断地变革创新。

    “承包制”造就PC巨头

    1982年,浪潮前身山东电子设备厂还是一个仅有400人的小厂,由于产品滞销,当年企业亏损52.4万元。到1983年,该厂已连续5年亏损,濒临倒闭的边缘。当时的山东省电子工业局为扶持这个“困难大户”,拨款10万元,建议其搞收录机的开发和生产。

    虽然“婆婆”慷慨“输血”,但缺少“造血”机能的病人撑不了太久。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收录机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山东电子设备厂的经营者却分析,当时的收录机市场已近饱和,就将这笔“救命钱”悄悄投入微型计算机(PC)的研发中。

    作出这样的决定是需要勇气的。要知道,1982年我国PC年产量只有几万台,销量也不过7209台,市场还远未成形。但是,美国苹果公司1982年每周就销售PC高达两万台。来自大洋彼岸的示范效应使山东电子设备厂认为,PC制造是朝阳产业,一定会有前途。

    大胆假设还需实干作后盾。山东电子设备厂当时的科研力量和资金实力都非常欠缺。为攻克难关,他们首先转变了经营机制,实行承包责任制,一下子确定了112名富余员工(后来在企业效益转好后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员工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工厂的面貌>然一新,也造就了浪潮PC产业随后的辉煌。

    1983年,该厂的第一台PC机诞生,成为继长城之后又一家能够生产PC的国内企业。其时,《第三次浪潮》一书正畅销中国,开发者就自豪地为产品取了个时髦的名字——浪潮,后来也将公司更名为浪潮。

    在第一台PC诞生不久,大名鼎鼎的浪潮0520计算机研发成功,并成为当时国内PC主流产品。到1988年,浪潮PC销售达4500台,在山东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也达到20%,跃居全国第二,成为与长城、东海齐名的国内微机3大主导品牌之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分水岭出现在 1992年,当年,国家取消了计算机整机进口的配额限制,国际商家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加之联想、方正等新厂家崛起,PC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浪潮PC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993年开始急剧下滑,到1997年已经由巅峰时期的1/3跌落到1%。

    外因只是条件,内因才是关键。此时的浪潮内部也出现了问题。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浪潮在90年代之前为搞活机制而进行的改革,如承包制、划小核算单位等,在90年代却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使其研发、生产、市场架构等组织体系十分混乱。当时,下属子公司各自为政,浪潮甚至生产2个品牌的电脑,一个是PC事业部产的“浪潮”电脑,另一个是设备厂的“希望”电脑。各单位都是独立核算,加上各地的分公司,机构设置庞杂,导致浪潮不仅要与外部竞争,内部也出现了竞争。

    此外,受全民经商和下海潮的影响,浪潮也出现了盲目的多元化投资,涉足酒店、印刷、运输、驾校等一系列与IT没有关系的产业,使其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被进一步摊薄。这些投机成分浓重的多元化经营使浪潮“赔了夫人又折兵”。

    专注化发展

    不过,浪潮在90年代初的多元化投资并非一无所获,当时埋下的一颗“种子”竟培育出了后来的核心产业,那就是服务器。

    早在1990年浪潮PC风行全国时,时任浪潮技术副总工的孙丕恕就提出,要开发网络时代担当重任的核心设备——服务器,这为浪潮再次崛起埋下了伏笔。1993年11月,浪潮率先推出了中 国 第 一 台 服务器 产品SMP2000,为中国开创了服务器市场。

    转折发生在1997年。以王爱先、孙丕恕为代表的新一代领导班子上任,并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他们首先对集团的各个产业进行了梳理,在1998年整合了内部产业单位,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成立了PC、服务器、系统集成3个事业部,并借鉴IBM矩阵式的管理模式,以3个事业部为使命单位,财务、企划、人力资源等机构为职能部门。

    1999年,浪潮服务器业绩翻了一番还多,浪潮集团战略重心开始向服务器部门倾斜——以服务器为核心,以PC为主体。到了2000年,浪潮服务器的销售额仅占集团的1/5,但利润比重却远大于此。孙丕恕果断提出“专注化”战略,将服务器定位为浪潮的核心产业。

    现代产权促成利益共同体

    在对内部管理进行梳理之后,浪潮重新步入上升道路,但企业的产权体制改革也迫在眉睫。

    1998年,浪潮成立了股份公司,引进了东方电子等投资者,初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随后浪潮进一步整合资源,将服务器为核心的硬件业务进一步整合,成立了浪潮信息,于2000年登陆深交所。

    在浪潮信息上市半个月后的2000年6月份,孙丕恕在烟台参加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会议,碰到了当时“泰山旅游”的第一大股东山东泰安国资局的领导,双方一拍即合,浪潮决定借壳上市。随后,泰安国资局向浪潮集团转让了其持有的泰山旅游34.5%的股份,浪潮集团将其软件业整合后注入泰山旅游,更名为齐鲁软件,并进一步更名为浪潮软件。浪潮有了第二个融资平台。

    在拥有两个上市公司之后,浪潮开始建立对员工的激励机制。

    其实,早在1997之前,浪潮集团就在很多子公司中建立了职工持股会。从2004年开始,浪潮开始实施EMBO,对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重新整理,使员工对公司的持股统一到了集团层面,员工最终持有了集团25%的比例,浪潮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初步确立。

    但由于浪潮集团没有上市,员工持有的股权只能分红,不能流通,浪潮集团又着手打造另一个资本平台——浪潮国际。2004年,浪潮国际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8年浪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浪潮国际期权分配,此次激励对象从一般员工到业务骨干,几乎所有员工都得到了实惠。2008年8月,浪潮国际由创业板转主板上市。浪潮集团还计划将ERP、税控、电子政务、通讯软件、IT外包等优质业务注入浪潮国际,使之获得跨越式发展。至此,浪潮已经初步建立了员工激励制度,形成了统一的利益共同体。

    目前,浪潮集团已经拥有计算机、软件、商业终端等3大业务群和浪潮信息、浪潮软件、浪潮国际3家上市公司,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92亿元,位列全国IT领域综合实力前两位。现今,浪潮又提出了向“创新型、市场化、全球化”国际知名企业迈进的目标。

    准备就绪,浪潮只待奋蹄。

吴毅斐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