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烟台市委加快构建“1+233”工作体系|“3”: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示范区

2021-07-29 09:39:06来源: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作者:

  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烟台市委关于构建“1+233”工作体系的决议》,烟台市将加快中心城区、产业园区、海洋经济示范区“三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融合发展、产业园区集聚发展、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形成陆海统筹、市县联动、多板块崛起发展新格局。

  01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提升首位度增强带动力

  烟台市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烟台特色,提升境界格局,系统谋划规划,拉开城市框架,增加城市厚度,形成“12335”大城区建设格局。

  《决议》提出,一核突破,全面突破芝罘区,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两带提升,提升滨海黄金旅游带、夹河生态景观带。三环支撑,快速路环线、步道环线、地铁环线。三港协同,空港、海港、陆港。五城驱动,芝罘幸福新城、开发区八角湾新城、牟平新城、福山夹河新城、蓬莱新城,全力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未来城市。

  部门行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涛: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积极邀请国内外名家大院和顶尖团队,参与重点区域、关键节点的高水平规划控制和城市设计。在滨海黄金旅游带提升上,组织开展《滨海一带(养马岛-芝罘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结合烟台黄金海岸联创设计营进一步优化完善规划成果。在夹河生态景观带提升上,重点对生态夹河·水城融合—烟台大沽夹河生态保护及综合开发开展规划设计。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城市发展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五城的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永杰:

  市交通运输局以潍烟高铁、莱荣高铁、大莱龙铁路、G18荣乌高速烟台枢纽至蓬莱枢纽段改扩建工程、烟台牟平至莱州高速公路工程、G18荣乌高速威海至烟台海阳高速公路段改扩建工程、城区快速路项目等“三铁三高一快”为重心,建设一批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交通重点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波:

  市住建局将重点在绿色转型、破旧立新、品质提升三方面发力攻坚,全力争取城市更新全国试点,重点突破芝罘,3年内基本完成中心城区城市更新。积极申报国家“新城建”试点城市,以城市品质提升为抓手,聚焦做好“优建改治”四篇文章,丰富现代城市新内涵,打造城市发展新空间,营造市民生活新环境。

  02 做大做强产业园区 提升集聚度增强承载力

  烟台市将坚持“一园一业一平台”,突出主导产业培育,构建垂直产业生态,促进特色差异发展,把园区建设成产业培育主阵地、改革开放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

  《决议》提出,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提升发展,在改革开放、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

  部门行动——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姿:

  园区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市商务局将坚持对标一流、先行先试、联动创新,全面落实《关于推进园区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奋力打造全市对外开放阵地群。大力培育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按照“一园一业一平台”思路,围绕各园区重点发展的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指导各开发区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每年组织开展10场以上重点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加快招引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链主”企业。努力构建最具活力的园区联动机制,支持开发区创建国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鼓励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推动自贸试验区与经济园区、综合保税区等联动发展,积极推行“飞地”“飞企”模式,鼓励各园区合作共建。支持开发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化合作,做大做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全力打造最具吸引力的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综合保税区“21条”政策措施和“一区一策”实施方案,用好综合性海关指定监管场地,持续做大原油混配规模,放大保税混铜全国首个试点优势,充分释放保税政策红利。

  《决议》提出,推动特色园区开放发展,发挥国别优势,彰显国际元素,开展专业招商。

  部门行动——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姿:

  坚持以国际化标准、全球化视野,加快推进一批特色园区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高质量建设中韩产业园,丰富“两国双园”合作内涵,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命科学、现代服务业等对韩合作六大重点产业,努力在中韩产业合作中走在最前列。

  高标准推进国际招商产业园,实施全球招商伙伴计划,绘制“产业链全景图”,落实工业项目“标准地”、新型产业用地(M0)等制度,打造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高效率运行中德新材料产业园,深挖贺利氏工业技术材料、智佳电子等企业上下游资源,汇聚“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新元素,构建纵向延伸、横向耦合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高水平打造中日产业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发挥夏普超高清产业研究院优势,积极对接日本优质资源,推动日本科创企业成果转化,打造日本高端产业聚集地、现代服务业转移承接地、中日文化产业合作示范地,努力创造中日地方合作新样板。

  《决议》提出,激发经济园区动力活力,发挥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形成更多首创式、差异化、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创新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鼓励成立股份制产业招商公司。

  部门行动——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新姿:

  市商务局将着力推动开发区深化改革创新,鼓励先行先试,打造改革开放的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市场化平台作用,支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招商、运营专业机构参与合作,推动园区瘦身强体、回归本位。开展混合所有制招商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各开发区成立股份制招商公司。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联合骨干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业创新中心,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共同投入、共享成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拿地即开工”“一网办”“容缺办”等制度,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烟台开发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张绍鹏: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三年内推出高质量的创新案例60个以上。打好区关港铁联动牌,高标准推进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建设,做大做强保税混铜、混铁、混油、混煤规模体量,积极推动混金、混银落地实施。打好深耕日韩合作牌,推进跨国技术链、产业链和服务链优势互补,在汽车、医美、动漫等领域率先开展压力测试。打好经略海洋牌,探索发展“海工制造+服务”、保税再制造等新模式,积极培育海工装备“油转渔”“油转文旅”等新业态,打造海工装备制造全产业链集群。推动开放通道便利升级,加强自贸试验区与空港、海港联动发展,推动“空铁海公管”多式联运,打造商品车、矿产品集疏运物流中心。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升级,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培育跨境电商、保税维修、服务贸易、离岸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营商环境改善升级,积极承接省市“负面清单制”放权,大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区域辐射带动升级,通过“内联”“外联”建设一批联动创新区。

  03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示范区 提升知名度增强竞争力

  烟台市将扎实做好经略海洋文章,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海洋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创新体系、陆海联动的海洋保护体系。

  《决议》提出,实施海洋优势产业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组建海洋蛋白集团,建设海上风电示范区,加快蓬莱、海阳两个风电装备产业园建设,建设海洋旅游示范区,全面升级滨海游、海上游、海岛游。

  部门行动——

  市委海洋委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传强:

  以国家级海洋牧场为引领,大力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建设高质量海洋牧场示范区。大力推进海洋牧场规模化发展,开展海上风电示范,培育海上风电集群,打造信息化、标准化、安全化的海上风电场发展格局,加快华能海上风电、国电投海上风电、三峡牟平海上风电、莱州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到2023年,高标准打造蓬莱和海阳两个风电装备产业园,华能、国电投等项目并网发电,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90万千瓦。开展海洋文化旅游示范,落实烟台市全域旅游发展布局。突破发展芝罘湾都市休闲核、蓬长文化生态旅游核、仙境海岸旅游带“两核一带”,实现“滨海旅游”向“海洋旅游”转变。

  《决议》提出,实施海洋潜力产业突破工程。航空航天产业,加快建设东方航天港。海工装备产业,发挥中集来福士等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全产业链招引专业配套企业。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产业,重点开发海洋生物药、功能食品、化妆品。

  部门行动——

  市委海洋委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传强:

  加快推进“中国东方航天港”建设,以海上发射技术服务港为牵引,辐射带动航天产业制造园区、航天产业配套园区、航天应用文旅园区,以提供卫星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核心,逐步打造集研发、制造、发射、应用、配套、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突破发展海工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核心技术及关键装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打造莱山区—高新区海工装备研发基地、芝罘区—开发区特种船舶工业基地、蓬莱船舶及风电工业基地、海阳海洋装备制造基地4大海工装备基地。依托中集来福士等重点企业、推进“蓝鲲号”超大型海上油田设施等项目工程,积极开发水下钻探平台、海底矿产开发装备等未来海工装备产品。突破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瞄准国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前沿,重点打造高新区、开发区两个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积极搭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培育壮大涉海生物医药企业,打造国内一流海洋生物产业示范基地。

  《决议》提出,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加快布局高能级海洋类科创平台,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启动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建设。

  部门行动——

  市委海洋委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传强:

  强化科技支撑,支持海洋科技发展,布局四大专业化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平台、项目一体化”推进。推动亚欧先进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建设,建成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中国“北方蓝色药谷”。推动“烟台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建设,构建集“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打造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突破海上航天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助力海上航天产业发展。

  《决议》提出,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固本工程,建设长岛国际生态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全国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深度开发海岛游。一体推进治岸治岛治海治污治渔。

  部门行动——

  市委海洋委办公室主任、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传强:

  强化生态支撑,建设最美海湾,按照“一核、两翼、六大板块”空间布局,分步推进控资源、治污染、拆违建、修岸线、优产业、配设施、提景观、扬文化、防灾害工作。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综合试验,建设长岛国际生态岛,争创全国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一体推进治岸治岛治海治污治渔。完成海洋空间资源管控,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实施沙滩、滨海湿地、岛礁、生物资源、沿海防护林修复工程,建设贯通海岸线的亲水、休闲、观光慢道,建立海湾区域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及海洋环境风险源管控清单和责任清单。

  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专职副主任李俊杰:

  长岛综试区将立足海岛特色优势,认真落实市委“1+233”工作体系要求,以干为先,奋力走在全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前列。长岛的目标定位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要务,加快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创建全国首个海洋类国家公园,2025年基本建成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打造国际生态岛,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围绕以上目标,长岛将提升思想境界,主动拉高标杆、提高标准,科学谋划了100条综试区未来五年建设任务,突出抓好生态保护修复、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推动综试区建设提质增效、争创一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秦建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