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楠木四合院:保护、传承和创新
古建专家李瑞森指出,金丝楠木四合院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提升了四合院建筑的含金量与文化价值。从实用性上,则要考虑居住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建设以古建风格为表,人性智能为里的精品建筑。
珍稀木材的珍贵性、稀缺性、及其潜在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一直以来始终是木作界探讨和争论的重要话题。如何对珍稀木材进行保护性开发,做到既能科学地保护其原木的经济价值,使其可以多次利用;又能有效地提升其原木的文化价值,使其还能进行多次艺术创作,是业内关注的重要命题。
2013年5月24日,“保护性开发珍稀木材·金丝楠木四合院创作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木工委秘书长周建民、木工委副主任兼常务副秘书长赵夫瀛等行业协会负责人,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的古建筑专家、大木结构专家,以及设计创作企业代表近百人出席了研讨会。中华文化促进会木工委秘书长周建民表示,珍稀木材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载体,珍稀木材以及蕴含其中的文化如何传承和弘扬是困扰国内业界的一个难题。
江苏留韵古金丝楠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斌介绍了他们的创新理念。他们将立足点放在抢救性保护和开发已被砍伐珍稀木材资源上,结合时代特点和人文要素,以四合院为建筑构型,以金丝楠木为建筑木材,提出了构建“金丝楠木四合院”的初步设想。金丝楠木四合院将“东方神木”金丝楠和“东方经典建筑”四合院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不但科学地保护了已经被砍伐的金丝楠木这一珍稀木材,而且发挥了金丝楠木应有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让人们心目的“经典名居”四合院重新展现了符合时代需求的实用性,从创新的角度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更重要的是,这两者的结合,开辟了一条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新路。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针对作品设计方案,围绕珍稀木材的保护、传承和融合创新这些中心议题发言,共同讨论了珍稀木材的保护与文化价值提升、珍稀木材跨领域发展新思路、珍稀木材与古建筑结合、四合院文化特征传承保护、四合院实用功能创新等诸多核心问题。中国的木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建专家李瑞森指出,金丝楠木四合院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提升了四合院建筑的含金量与文化价值。从实用性上,则要考虑居住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建设以古建风格为表,人性智能为里的精品建筑。
故宫古建专家张克贵介绍,第一次有文字记录使用金丝楠木作为建筑元素是在明朝嘉靖十七年,而后历史记录变少。故宫的建筑,就成为了很好的实物佐证。张克贵认为,如今使用金丝楠木建造四合院,必将成为未来新的实物依据。
故宫古建专家李永革指出,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民间是被禁止使用金丝楠木作为建筑材料。清朝嘉庆年间,和珅违例的罪状之一就是“僭侈逾制金丝楠木”。现在,使用金丝楠木建造四合院,是很有创造力的做法。李永革建议,保护性开发金丝楠木,需要结合传统经典建筑样式,并在建筑过程中减少木料损伤,以真正起到保护开发珍稀木材的目的。
南京林业大学大木结构教授阙泽利建议,金丝楠木四合院在结合园艺、园林及各派建筑风格后,本身也应用于艺术展示,传播其文化价值,以便使更多人接触并了解金丝楠文化。
故宫古建专家周苏琴表示,金丝楠木四合院的创作非常有意义。她同时建议,珍稀木材在与建筑结合时,格局不一定要拘于四合院,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各地建筑风格,表达出我国各地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木工委副主任兼常务副秘书长赵夫瀛总结认为,随着国家对珍稀树种的保护,以及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市场上现有的珍稀木材更显珍贵,金丝楠木就是其中的典型。收藏珍稀木材原料虽然也能起到保护作用,但没有实现艺术价值的提升。好的材料加上好的工艺,才能突显收藏价值与艺术价值。毫无疑问,用金丝楠木搭建传统建筑,更能实现保护性开发的目的。金丝楠木四合院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赵夫瀛还表示中华文化促进会木工委的宗旨是发现和发扬木作文化,木工委希望能有更多如同金丝楠四合院的作品出现,从人文角度、时代特点出发,挖掘珍稀木材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创新方式,实现保护性开发,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