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直接碳排放达到峰值

2022-05-19 09:33:37来源:山东财经网作者:

  5月1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解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措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力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以来,山东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仍存在整体性缺乏、系统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够等问题。省住建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单位,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措施》起草工作。报经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省政府办公厅于今年5月5日正式印发。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措施》提出,要围绕建设绿色低碳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加快编制实施村庄规划,建立推行乡村建设评价机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综合治理,2023年基本完成1398处农村黑臭水体整治,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以上,累计建成5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要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和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完整连贯的生态绿地和廊道系统,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5平方米。

  要推进建造方式绿色转型,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工程策划、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交付等建造全过程,开展绿色建造示范工程创建,制定绿色建造评价体系和技术导则。实施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发展星级绿色建筑,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以及其他大型公共建筑,按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实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峰行动,2030年前直接碳排放达到峰值。

  《措施》注重强化先进带动,对工作基础好、总体实力强的地区,进一步提高工作要求,发挥标杆引领作用。《措施》明确提出,济南、青岛、烟台3市要确定重点区域,全面推广高星级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鼓励其他具备条件的地区明确高星级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全面推广区域。

  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春雷在发布会上表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近年来,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2021年经济总量达8.31万亿元,“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31.7%,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省“一群两心三圈”总体布局日趋成熟,济南、青岛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2个特大城市、9个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75个小城市、1072个建制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山东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智慧、绿色、均衡、双向发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9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绩,沿黄9市共建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达到1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达到16个。2021年年底,山东印发《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聚焦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了未来5年和15年发展的主要目标、战略定位、空间格局和重点任务,建设人、河、山、海、城和谐共生的美丽半岛城市群。

  下一步,将落实《措施》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坚决打好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歼灭战、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生态保护修复持久战,以更大力度打造生态保护样板区、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文化“两创”新标杆,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着力探索具有山东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产业绿色化为重点,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改造,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氢能及储能、节能装备等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和绿色低碳龙头企业,加快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以提高效率为核心,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落实“四个区分”要求,严格执行“五个减量替代”,对全省16个“两高”行业实行能耗煤耗单独核算、闭环管理,确保“两高”行业能耗煤耗总量只减不增,推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推进城镇化绿色转型。深入实施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将绿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转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增强城市韧性,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组织编制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济南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创新济青联动发展机制,打造错位互补发展的双引擎。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一批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支持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积极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据介绍,到“十三五”末,山东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05%,高水平建设了14个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27个省级试点。累计建成综合管廊801公里、海绵城市1659平方公里,新增园林绿地面积5万公顷、建成绿道5379公里,数字化城管系统实现市县全覆盖,各市县历史建筑数量全面实现“清零”“达十”目标。累计新改农村户厕1094万户,开展清洁取暖改造718万户,95%以上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组织创建二批、156个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累计建成绿色建筑6.2亿平方米,新建、改造节能建筑面积10.11亿平方米,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73亿平方米。全省329座污水厂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设区的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城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90%,济南、青岛、泰安3个国家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经济导报记者 刘勇)

初审编辑:孔秀

责任编辑:韩静静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