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021年惠民保产品将更下沉、更多元、更细分

2021-04-14 08:58:47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作者:

  中国银行保险报网讯【记者 朱艳霞】
  近日,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善诊海唯发布了《惠民保前世、今生、未来——“惠民保”2020总结与2021展望》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惠民保呈现出“两低一高”+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有效填补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门槛、高保障”的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空白。2021年惠民保市场将呈现出更下沉、更多元、更细分的趋势。

呈“两低一高”+健康管理态势

  《研究报告》将2020年定义为“惠民保元年”,以2015年深圳市推出的“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为雏形的惠民保,在经历探索期后,终于在202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并呈现出“多地开花、逐步下沉”的态势。
  《研究报告》认为,人民的内部需求与支付的外部压力,是助力惠民保爆发式生长的“土壤养分”。
  向“内”看,大众健康管理意识的提高、医疗支付费用的上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群体医疗费用难题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极大催生了人民医疗健康保障需求。以突出的老龄化问题为例,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三亿。如何让医疗保险惠及更多人口,解决当下老年人“无险可买”的困境,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议题。
  “外”力则主要体现为国家医保基金赔付压力的猛增。《2019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至2019年,居民医保基金结余率下降趋势明显。与此同时,普通商业健康险由于投保门槛高,限制条件多,目前的覆盖率仍十分有限。
  也就是说,需求逐年递增,支付端却遭遇“冰火两重天”——基本医保“不够花”,商业保险“没花起来”。因此,合理“衔接”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惠民保产品,无疑是优化支付结构的有益尝试。
  惠民保以价格低、投保门槛低、保障水平高以及提供附加服务等特点,积极补位了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险的中间带。《研究报告》分析,惠民保各产品费率水平在每年29元到190元之间浮动,且无年龄、职业限制,无需健康告知。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有102款惠民保产品对医保目录内住院费用进行补偿,且医保目录内住院费用的保险金额大多在100万及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线的惠民保产品中绝大多数提供多项健康服务,包括向被保险人提供药品服务、重疾服务、慢病服务、体检服务等增值服务,从诊前、诊中、诊后对参保人员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惠民保“两低一高”+健康管理服务的特点,有效填补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和“高门槛、高保障”的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空白,较好匹配了当下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产品将更下沉、更多元、更细分

  2021年初,惠民保市场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国已上市十余款新产品。《研究报告》预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惠民保市场将呈现出更下沉、更多元、更细分的趋势:覆盖范围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产品价格梯度和保障责任更为多元;对于特定需求的群体实现更有针对性的细分产品保障。
  惠民保被行业视为普惠保险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普惠保险发展探索具有前瞻性。在已收获一定市场认可度的当下,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保险产品,如何在自我升级中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服务创新成为《研究报告》中的发展关键词。
  惠民保产品可能存在的逆选择问题对普惠保险风险控制起到了警示作用。因此,普惠保险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风险可控。《研究报告》提到,未来普惠保险发展应依托保险科技,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到产品设计、营销、理赔等各个环节,加强医疗监管,帮助保险公司降本增效,识别保险欺诈,有效控制风险,从而保证普惠保险可持续发展。
  保险公司和健康管理公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后疫情时代“大健康”、“大医疗”产业布局的重要着力点,“保险产品+健康管理”也成为一大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认为,未来普惠保险应联合相关公司发挥医药服务及健康管理的作用,拓展重大疾病、慢性病等相关增值服务,实现保险保障、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的多维度发展,全面解决居民健康管理与看病就医难题。
  此外,体检在事前健康管理中的作用也被重点提及。体检以及各种形式的筛查检验可随时跟进被保险人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风险,实现重大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控制发病率,从而实现事前健康管理。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