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下行提升降息预期

2015-06-10 08:42:00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刘振冬

  5月数据显示,经济并未显著回暖,物价水平回升的力度有限,尤其是弱通胀数据进一步提升了降息预期。同时,在总需求整体不足的情况下,资金滞留于金融体系,货币市场利率下行难以传导至中长期债券和信贷市场,宽松政策应该强调定向,而非大水漫灌。

  5月,CPI同比上涨1.2%,PPI同比上涨-4.6%,折射经济转型阶段增长动力依然不足。有机构预计,即便下半年中国经济能够企稳甚至略为回升,回升力度也较弱。而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以及猪周期的逐渐启动,同样受到低迷需求端的制约不会带来太大的通胀压力。再从汇率角度观察,正在处于国际化关键阶段的人民币,出现趋势性贬值的可能较小,下半年的通胀形势仍然无须紧张。

  不过,相对乐观的是,年初以来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效果有所显现,5月PMI继续回升,连续三个月高于50,百城房价环比也由负转正,成交量放大,楼市有所企稳。随着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陆续审批开工,基建投资稳增长的作用也会进一步提升。

  专家判断,CPI的持续低位运行将继续确保政策的宽松空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健适度宽松的基调。从长周期角度观察,降息周期可能还要持续一年至两年的时间,GDP的底部至少在三四季度。

  在这样的数据背景之下,如何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机构认为,仍会继续走在适度宽松的道路之上,但会相对较少地使用常规工具,而相对较多地使用定向政策。“做宽松的事,但别释放太宽松的信号”,这也可以理解为,决策层反复强调“不是大水漫灌”的用意。

  一方面,经过两次“全面+定向”降准,金融体系流动性宽松,商业银行超额储备增加;5月贸易顺差扩大至近600亿美元,外汇占款或将增加,挤压进一步降准空间。

  另一方面,在某些角度而言,已经出现一些流动性陷阱的端倪,宽松政策的操作必须更加谨慎、精准。目前,宏观经济仍未摆脱下滑态势,但连续降准降息后,短端利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却无法传导到长端利率和贷款利率之上。可见降准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在“不大水漫灌”的前提之下,未来的常规政策工具如何选择?目前,政策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方面效果明显,但中长期债券利率和信贷利率方面下降有限,一方面反映出整体的总需求不足,资金滞留于金融体系,同时也反映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不完善。

  如何将资金赶出去,引导至实体经济?有机构认为,决策层应该量价双管齐下,采取定向的量化宽松政策,引导资金投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可能的政策选择包括,取消超额存款准备金利息、降准降息+定向降准、对商业银行抵押再贷款+扩大抵押品范围、扭曲操作收短放长、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再贷款+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注资政策性银行+定向放贷,以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同时,在未来继续采取降息手段的同时,决策层还应继续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着力完善shibor形成机制,以及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从而确保货币政策目标有效传导。

原标题:CPI下行提升降息预期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