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头版:中国股市怎样才能实现“熊短牛长”

2019-08-12 10:35:00来源:证券日报作者:袁元

  K图 000001_0

  近期,沪深股市震荡较大,加快中国股市结构性调整的问题备受关注。

  从中国股市市值比重来看,两极分化的态势十分明显。一方面,以金融、地产和资源性公司为主的周期性行业,占据了总市值的大头,这一点从最新发布的全球500强企业排名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分布于传统制造业方方面面的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虽然市值不高,但是胜在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这些数量众多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虽然听上去没有苹果、微软高大上,但是在现有的全球产业链布局分工方面,这些细分行业的小巨人们,拥有着绝对的制造话语权,可谓是一个都不能少。

  换而言之,如果没有数量众多的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在一个个细分行业的利润贡献,中国的金融、地产公司也不可能迅速成长为全球500强公司。

  不过,受科技的进步以及行业发展的周期性所限,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很难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涨一年、跌两年,是平常事儿。这些上市公司业绩的不稳定性,叠加上沪深股市中小投资者比重较大的因素,使得市场“羊群效应”十分明显,涨势助涨、跌时助跌,行情的稳定性也较差。

  更为关键的是,沪深股市中具有高技术、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的比重极低。缺乏高成长性公司,也就缺乏了高业绩增长,中国股市上涨的基础难以稳定。

  正因如此,近年来,管理层在推动高成长性公司上市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在科创板亮相上市,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向具有高成长性、高技术的公司敞开了大门。设立科创板,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开辟了“科创+制造”的价值投资新路径。

  为什么在分析中国股市的走势时要谈到科创板,因为科创板代表着中国制造的未来,也代表着资本市场从助力中国制造成长转向助力中国高科技产业成长,如果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能够在国内证券市场的支持下形成良性互动,中国股市走出慢牛行情的概率是极大的。

  沪深股市未来能否做到牛长熊短,关键在于中国股市内在结构能否优化,取决于中国的高技术公司能否和中国已经形成规模气候的传统制造业公司实现无缝衔接。换句话说,从1990年沪深股市设立到今天,已经扶持了数量众多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小巨人。从现在起,股市要担负起扶持中国高技术公司的成长重任,支持这些高技术公司与传统制造业公司紧密融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现代高技术,打造新时代下的万物互联的工业智能网,提升传统制造业公司的产品科技含量。

  制造业公司的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内在质量也就提升了,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了,其股价的上涨也就有了内在的逻辑支持。沪深股市才能走出“牛长熊短”行情。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安蕾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