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新一期专属理财产品进行首日募集,一天时间里,该行社区支部理财经理小曲接到好几个顾客的电话。“6个客户共买了662万元的理财,最大一笔的交易额度是320万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要知道他们瞄准的那款理财,预计年化收益率只有4.5%-4.6%(起购金额不同),比前两天又低了。”临近年尾,城区各银行的在售理财收益率一反常态、不升反降,出现这种局面,更多是求稳、求安全的心态正在投资领域上空蔓延所致。
理财收益低头,抢购热情抬头
“我11月10日买理财时,收益率还普遍在4.7%左右;到11月17日再看,普遍回落到4.6%以内了。要是没有理财经理指导,我还抢不到呢!”家住运河盛世的李大姐感叹道。
记者昨日再次探访理财产品时发现,一些银行新发理财的总额度高达十几甚至几十亿元,但募集两三天就会销售一空。“以前买理财都是在手机上看着有合适的就下单,现在如果摸不清楚新发理财产品何时销售,很难抢到合适的。我11月16日买了一款理财,理财经理当天下午快到4点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说4点多抓紧抢一款收益率4.65%的理财。当我买完的时候,总额度只剩下不到一半了。”记者查询李大姐购买的这款理财产品发现,该产品在全国的总销售额度达到8亿元,销售情况之快可见一斑。
记者采访发现,自10月底最新一轮降息之后,银行存款利率降至新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只有1.5%。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措施跟不上,这两年兴起的“P2P网贷”在各地不断曝出违约情况,特别是到了年底的资金压力剧增,一旦卷款跑路,投资者可能血本无归。面对让人打不起精神的收益,多数储户开始追求稳当,此时,“相对安全”且“相对收益丰厚”的银行理财产品便大举回归公众视野。
找对理财平台比挑选产品更加重要
作为目前“最稳健”的投资渠道,银行所发挥的功能再次彰显。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资金偏紧,往年银行理财收益会出现“年末翘尾”的现象。“众所周知,今年的市场利率不断下降,上述现象恐难再现,过去以及未来一两个月的收益率相对稳定可能性极大。”据一位银行理财经理介绍,多数银行都会在元旦或春节前后推出节假日专属理财产品,收益会略高于日常理财产品。该理财经理建议,市民若有购买理财产品需求,不妨购买一至两个月的短期产品,等到明年1月前后,视届时收益率涨跌情况再做决定。
此外,不少理财经理建议,市民应对“不知名网售理财平台”的提防。近年来,互联网理财平台越来越多,推出的理财产品也是五花八门,收益普遍比传统理财产品要高。理财专家提醒,对于投资者来说,挑选理财平台比挑选产品更为重要。如果平台成立时间较短、不受监管甚至虚拟背景,这类平台的危险性明显更强。即使不是非法集资,项目逾期、资金提现困难的可能性,也比中大型金融机构大的多。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