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P2P关系“回暖”

2016-05-19 09:22:00来源:深圳商报作者:谢惠茜

  曾为风险考虑“疏远”了P2P的银行,近来态度终于有了“回暖”的迹象。一些P2P平台向深圳商报记者透露,今年年初,以“排查风险”为由而关闭了部分P2P第三方支付接口的银行,近日正在恢复合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的“风险排查”从来并非一刀切,规模较大、安全系数高的P2P平台在这一波“关闭潮”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业内人士指出,此举向P2P行业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但P2P平台自身未来仍将难逃银行的“区别对待”。

  银行恢复部分P2P第三方支付接口

  一家名为涌泉金服的P2P平台近日在官网上公开表示,招商银行(600036,买入)与农业银行(601288,买入)已恢复互联网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接口服务。从2016年4月28日起,该平台的快捷充值服务中,新增招商银行支付服务,限额为单笔5万元人民币,并提升农业银行支付限额到达单笔10万元人民币。

  今年年初,多家银行以“排查风险”为由关闭了部分P2P第三方支付接口。这是首个“破冰”的声音。

  深圳商报记者昨日分别向北京、深圳等地的多家平台求证得知,该情况属实。

  “几周前农行恢复了对我们的接口”。年初被农行暂停了第三方支付接口的懒投资相关人士亦告诉记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圳商报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银行关闭第三方支付接口从来都不是“一刀切”。

  “其实,在所有的第三方支付这一块,都会有一个风险分级名单。银行和第三方支付都是按照风险名单逐步暂停和排查的。”一位大型P2P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爱钱进CEO杨帆向记者证实了该消息,他指出,“早前一些银行暂时关停P2P充值接口的舆论有些言过其实,相关银行其实是有选择性地关闭接口,并非一刀切。银行对于关闭接口的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规模较大、安全系数高的P2P平台在那一波‘关闭潮’中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未来或将区别对待

  无论如何,业内普遍将银行逐步恢复对部分P2P第三方支付接口视为银行对P2P态度“回暖”的一个信号。对于目前仍处于“高压”和风口浪尖的P2P行业来说,显得尤为可贵。

  小牛在线副总裁章强指出,银行此举是在向P2P行业传递出积极的意义。银行下调P2P支付限额主要还是出于对风险的把控,跟行业的乱象有关。如今,部分银行涉及P2P交易接口的恢复,对于P2P行业来说将传递出积极的意义。大家也都是在探索阶段,所以都比较谨慎。

  他还进一步指出,虽有回暖,但未来P2P平台还是将难逃区别对待的命运。“我个人认为,慢慢地银行也会对P2P进行分级对待,大平台信用背书良好,银行可能给予支付上限更高,而小平台可能给予的支付上限就会相对较小的。”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