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银行理财”水分有多少

2016-07-12 11:13:00来源:石家庄新闻网作者: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在今年持续下降,6月份更是跌入3.78%的低谷。但是,网络上“高收益银行理财”的招牌却频频出现,超过5%、6%的收益数字让不少投资者看着就眼热:难道理财产品收益开始回升了?

  NO!实际上这些宣称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各有各的门道儿,普通投资者切需谨慎对待。

  6月银行理财平均收益3.78%

  据相关数据统计,6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78%,预期收益较上月降低0.04个百分点。其中,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11%,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25%,非保本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4.07%。

  6月份,97款银行理财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从收益类型来看,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47款,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48款,保证收益类产品2款。其中89款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达91.8%。

  记者在各家银行官网上看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基本稳定在3.1%--4.2%之间,保本型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一般不会超过3.5%,以3.1--3.3%区间为主;非保本浮动型的理财产品收益在3.8--4.2%之间,国有大行都是3字头,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达到4字头,但是仅仅是4、1%、4.2%。

  想买“高收益”理财不容易

  在银行理财产品走低的大形势下,高收益理财产品自然赚尽眼球。多家网站都推出了“高收益银行理财”的排行榜和产品推介。如果只看预期收益率的数字,这些“高收益银行理财”的收益率的确很高,从5%、6%、7%、8%一直到9%,让不少投资者很心动。

  但是,如果仔细看一看这些宣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详细条款,你就会明白,想拿到5%以上的高收益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有的产品买不到,有的产品不靠谱。针对这些高收益理财榜,省会一家银行理财师进行了细细讲解:

  1、区域性产品居多。在某网站推出的一则“高收益银行理财”表上,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区域性产品占了80%以上,发行银行也大多数是一些小型的城商行,产品只在部分区域发行,以南方城市为主,北方的投资人基本买不到。

  2、结构性理财偏多。在这些高收益理财产品类型区分中,可以看到,结构性理财占了相当大的份额。业内人都知道,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挂钩股票、股指、黄金、期货、汇率等高风险资产标的,由于风险较大,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是一个区间,很多产品在宣传时只显示区间的最高收益,不显示最低,而事实上,结构性理财产品很难达到其宣传的最高收益。这一点从6月份的数据就能看出来,6月份97款银行理财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其中89款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占比达91.8%。因此,如果你不了解结构性理财,也不愿意承担较高的风险,就不要碰此类产品。

  3、门槛偏高。很多高收益产品伴随着高门槛,动辄50万元、100万元起售,普通投资者很难买得起。

  因此,理财专家特意提醒投资者,如果你买的理财产品收益明显超过正常行业水平,一定要提高谨慎,切莫因追求高收益而误入歧途。

  7月理财收益将继续下行

  对于7月份的理财产品市场,多数理财师认为会继续下行。而且,尽管目前市场预计货币政策继续保持中性稳健,但下半年仍有降准降息的空间,一旦再次降准、降息,理财产品的收益会再次明显下跌。

  理财师建议,如果投资者习惯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尽量选择期限较长的产品。此外,也可以关注国债等其它稳健型投资理财产品。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