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着收益率下行、竞争加剧及资产配置标的难觅三大困境,转型势在必行,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则成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相比较目前主流的预期收益型产品,银行理财主动管理净值型产品至少拥有更高的潜在产品收益、更灵活的差异化或分层产品设计、更专业的跨境、跨市场类产品运作三大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
目前仅有20余家银行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据银行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刚上市的城商行江苏银行(600919,买入)位列榜首,其次是中国银行(行情601988,买入)、交通银行(行情601328,买入)、光大银行(行情601818,买入)、招商银行(行情600036,买入)位列前五
过往投资者在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时基本属于“盲投”,反正银行基本都是刚性兑付。但在投资选择净值型理财产品时,却要多加注意
银行理财产品发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转型势在必行,而净值型理财产品则成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但转型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净值型理财产品比较考验银行的主动管理能力,投资者对此也比较陌生,加之存在未来打破刚兑的预期,制约了该类产品的发展。”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仅20余家银行发行了净值型理财产品,除5大国有银行及其他部分上市银行外,东莞农村商业银行、杭州银行(行情600926,买入)、上海农商银行等小型银行也加入了发行之列。
压力山大 银行理财转型突围
银行理财产品当前面临着三大困境。
“银行理财收益率下行,在一二线城市几乎丧失吸引力,而三四线城市的客户也因此逐渐丧失。”一位某股份制银行分行财富管理中心人士称。
从2014年初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便开启下降模式,接连跌破5%、4%关口,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3%~4%间徘徊,个别产品甚至“破三进二”。理财分析师们普遍认为,短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无回升的迹象。
资金总是逐利的,银行理财收益的持续低迷,让投资者目光开始转向其他相对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日益崛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也给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传统金融带来了冲击。
“资产管理行业机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崛起,分食走很多客户。”一位银行资产管理部门人士称。
互联网金融甫一问世,就让传统金融机构有种措手不及之感。“追溯可以从余额宝算起,余额宝的推出当时确实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震撼。”前述财富管理人士表示。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整顿,行业逐渐成熟,各平台也吸引了不少忠诚客户,而这些客户过去的理财习惯绝大多数都是银行理财。“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产生和发展还起到唤醒百姓理财意识、不让资金闲置的投资者教育作用,当然初期不规范的发展也给投资者带来血淋淋的风险意识教育。”一位互联网金融人士称。
互联网金融从银行抢走了多少客户,目前并没有权威数据可以做参考,但是包括银行客户经理、信托营销人士以及保险营销人员在内,普遍吐槽产品不好销售,客户难以像过往那样好维护和挽留。
除了收益率下行、竞争加剧等外部压力,还有一个内部压力制约着银行理财产品。
“资产配置压力现在非常大,不过这个压力是各个资产管理机构都要面临的。”前述银行财富管理人士称。
目前实体经济尚未见到好转,优质资产标的难觅,尤其是高收益优质资产稀少,成为各个资产管理机构的一大痛点。而今年银监会新下发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银行理财产品投向做出多种规定,使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回升希望更加渺茫,从而更进一步遏制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兴趣。
重压之下,再不情愿,“躺着吃饭”的银行也不得不打起精神开始研究转型之路。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