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周报:发行量大幅提高 周均收益再创新低

2016-10-24 08:51:00来源:金融界网站作者:

  银行理财产品周报

  【摘要】

  本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大幅提高 周均收益率跌至3.72%再创新低;

  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遇冷;

  固收类理财产品再度受欢迎;

  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增势迅猛;

  非金融机构不得自称“理财”;

  【特别关注】

  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遇冷

  近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连续下调,美元汇率持续走高,然而银行的外币理财和换汇业务依旧波澜不惊。有些银行一直没有发售过外币理财产品,一些银行目前已停售外币理财产品,就连部分国有大行如今也改为断断续续地发售相关产品,而有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外币理财产品则种类单一,只发行美元类产品,且销量也不理想。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年化预期收益率一般都在3%—4%之间,而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只有百分之二点多,最低的则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远低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

  固收类理财产品再度受欢迎

  几乎人人都意识到人民币贬值趋势或将继续,不少人想到要通过黄金、外汇等投资品种来规避贬值风险。“十一”黄金周以来,诸如黄金、外汇等投资品种市场波动大,互联网金融产品收益也开始降低,在目前“资产荒”和各种市场风险日益趋紧的双重挤压下,投资者的心态却日趋平稳。多数投资者认为,高收益已是奢望,安全理财才是王道,在此基本上,理财只要跑得过通胀就行。因此,这类投资者殊途同归,投资门槛不高,专业性要求低,稳健省心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近来又吃香起来。

  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增势迅猛

  同业理财自去年出现了一轮剧增后,今年上半年依然延续了发展猛势。从去年年初到今年上半年,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银行同业理财规模增长了8倍之多,占比也从个位数快速拉升至15%之上。这一现象引起了业内专家的警示,其背后暗藏的流动性叠加风险不容忽视。专家建议,虽然同业理财业务在冲量与成本方面更有吸引力,但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长远健康发展角度而言,不能再简单地扩张同业理财规模,未来亟须进行资金来源的结构调整,倾斜部分资源发力个人业务也十分必要。

  非金融机构不得自称“理财”

  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非金融机构以及不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在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原则上不得使用交易所、交易中心、金融、理财等字样。凡在名称和经营范围中选择使用上述字样的企业(包括存量企业),工商部门将注册信息及时告知金融管理部门,金融管理部门、工商部门予以持续关注,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强协调沟通,及时发现识别企业擅自从事金融活动的风险,视情采取整治措施。暂停核准包含“投资”“资产”“资本”“控股”“基金”“财富管理”“融资租赁”“非融资性担保”等字样的企业和个体户名称。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