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由于大环境回暖表现仍不够明显,且监管趋严,可投项目范围的进一步明确,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与投向遭到禁止。在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银行理财收益下行已成为一个长期趋势。
在普益标准研究员魏骥遥看来,银行理财收益尽管表现出了长期下滑的趋势,但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在大的下行通道中仍然呈现了极为不同的表现。
银行理财收益差异显著
“目前市场上保本类理财产品仅占总数量的30%左右,非保本理财产品仍然是主流。”魏骥遥指出,在2016年下半年,两类产品的收益率走势呈现了较大的差别。保本类理财产品虽然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小幅震荡表现,但收益率却没有出现明显的下滑。另一方面,非保本理财产品则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向下趋势,整体下滑幅度在15个BP左右。
魏骥遥分析认为,保本类理财产品的稳定表现,与其整体较低的收益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由于今年债市较优异的表现,也对保本类产品的收益率形成了较好的托底效应。
而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大幅下滑的背后,则展现了监管趋严的前提下,资产端收益的持续下滑。另外,近期爆出的《关于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广义信贷”测算的通知》可能使得非保本理财业务作为表外业务的优势下降,促使未来保本类理财产品与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差距的进一步缩小,最终导致整体平均收益下滑。
魏骥遥指出,基于保本类理财产品与非保本理财产品收益不同的变化趋势,投资者在选择这两类产品时,采用的策略也会各不相同。“由于非保本理财产品下滑表现较为明显,因此,投资者可以选择期限较长的理财产品,将收益率锁定在较高的位置。”魏骥遥表示,“而对于保本类理财产品,由于收益率表现较为稳定且整体收益率较低,因此选择期限较短的产品为资产保值,追求更高的流动性以等候新的投资机遇出现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长期限产品蕴含机遇
值得关注的是,魏骥遥指出,非保本与保本类理财产品均表现出长期限产品收益率波动明显大于短期限产品的现象。其认为这种波动剧烈的情况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首先,长期限理财产品发行量较少,导致这类产品平均值易受到个别异常值影响;其次,长期限产品由于收益率锁定难度较大、投资标的差异较大等问题促使定价较为困难,在加上产品发行频率低、发行数量少等原因,最终导致整体收益率波动显得更为剧烈。”
不过,虽然长期限产品波动剧烈,但是由于理财产品与股票不一样,其收益率提前锁定,且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产品在运行期间不会变动,因此收益率的剧烈波动并不会影响已购买的理财产品。在此情况下,魏骥遥指出,投资者在不同时期买入不同的长期理财产品收益可能就会差上不少,因此在选择长期限理财产品的时候对市场上产品信息的掌握就显得极为关键,可能导致最终收益相差50个BP以上。但由于目前市场上长期限产品较少,部分产品还有较多的限制,因此该类机会较难获取。“整体而言,基于目前的情况,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处于持续下行的通道中,但不同类型的产品仍然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部分产品仍然展示了极强的吸引力,相对的低风险高收益的机会并非完全泯灭。”魏骥遥表示。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