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限越长,收益率越高”这个规律正逐步被打破。蓝鲸银行频道今天梳理发现,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出现长短期“倒挂”现象,3个月期以下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长期理财产品。上周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全线上行,业内人士称,碍于年底市场流动性收紧以及年末考核压力,银行借提高理财产品收益来吸揽资金。
临近年末,各家银行上调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经蓝鲸银行频道了解,昨天(12月26日)预期年化收益率破“5”的在售银行理财产品有21款,本期预期收益率最高为6%。全国理财产品方面,预期收益率在5%(含)以上的理财产品有12款。
据普益标准12月第三周(17日-23日)银行理财周报数据显示,期间共有243家银行发行1549款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数比上期减少5家,产品发行量较上期增加125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07%,较上期上升0.14个百分点。
而国有控股银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发行186款。其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7%;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2%,低于3个月以下0.05个点;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20%,12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0%。
城商行的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共发行390款,其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9%高于3个月至6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4.38%);6个月至12个月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39%,12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5%。
理财收益“倒挂”已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普遍现象。由兴业证券统计,12月第三周发行的理财产品中,两个月期限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为4.04%,同时涨幅最大。其余期限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周3 .17%,两周3.23%,1个月3.97%,3个月4.05%,4个月3.98%,6个月4.02%,9个月3.88%,1年期4.03%。
简而言之,典型的“倒挂”是指同一银行同一理财产品的不同期限之间,长期产品收益率低于中短期产品收益率。
11月国有银行、股份行的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已出现倒挂苗头。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11月国有银行共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444款,其中,3个月以下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3.45%,3个月至6个月者为3.31%,6个月至12个月者为3.07%。
收益倒挂原因在于年底市场流动性收紧以及年末考核压力,因此银行在年底提高理财产品收益来吸揽资金。但是这种资金荒并非长期的,春节之后资金紧张的局面有望缓解,因此有银行专门发售短期高收益产品,从而产生收益率倒挂的现象。
普益标准研究员陈丽君认为,明年市场流动性整体比今年更紧,降杠杆是必然趋势。另外银行理财规模增速将继续下降,并零售、对公和同业的负债结构将进一步调整。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