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作题为“当前经济环境与中国金融改革”主题演讲。大众网记者 王长坤 摄
大众网记者 周海升 孔秀
7月31日,在由山东互联网传媒集团和山东复旦研究院主办、大众网、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山东开来投资、中垠地产等单位承办的“2015年山东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做了题为“当前经济环境与中国金融改革”的主题演讲,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国金融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看法。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6年利率市场化改革启程,基本沿着先放开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再放开金融贷款利率,然后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顺序向前稳步推动,取得重大进展。1999年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2004年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2013年7月,实现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商业原则自行决定贷款利率水平。2014年,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从基准利率的1.1倍扩大到1.2倍。2015年3月,扩大到1.3倍。2015年5月,进一步扩大到1.5倍。
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下限管理也已放开。最近存款保险制度顺利推出,为稳步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取消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管制,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的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王宇认为,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有许多研究工作要做。比如,逐步扩大金融机构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选择和培育中央银行政策利率体系,完善利率政策传导机制。又比如,完善金融机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加快汇率市场化改革
关于中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王宇表示,改革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基础上的基本稳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1994年以来,我国进行了五次比较重大的汇率政策调整和汇率制度变革,并取得重大成效。一是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从1994年的±0.3%扩大到2005年±0.5%;再从2005年的±0.5%扩大到2012年的±1%;现在进一步扩大到±2%。二是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小幅双向浮动,弹性进一步增强。三是中国国际收支正在逐步走向平衡,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从2007年的10.1%下降到2013年的2.1%。
关于中国汇率市场化改革,王宇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比较重要:一是进一步减少干预,让市场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三是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包括扩大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丰富外汇市场的交易工具,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降低外汇市场的交易成本,扩大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促进外汇市场的深化和宽化。四是转变外汇管理和使用方式,从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
稳步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账户可兑换进程不断加快。1996年,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同时,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步伐不断加快,无论是国外直接投资(FDI)可兑换还是国外证券投资(FPI)可兑换均取得重大进展。
从国外直接投资看:2006年,取消对境外投资的购汇额度限制,实现了境外直接投资按需供汇。2009年,进一步完善对国外直接投资的外汇管理,将境外直接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和资金汇出核准两项行政审批改为事后登记,简化国外直接投资的审核程序和手续。2012年,进一步放松企业开立外汇账户以及资金运用的限制,强化银行在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中的作用,提高了直接投资项便利化程度。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直接投资可兑换。
从国外证券投资看:2002年,建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鼓励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到境内进行证券投资。2006年,建立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QDII),鼓励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到境外进行证券投资。2011年,建立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RQFII),鼓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运用来自境外的人民币资金投资境内债券市场。2014年,推出港泸通业务。到目前为止,中国证券投资可兑换取得重大进展。
下一步,将稳步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一是推进中国金融市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二是推动企业和资金“引进来”与“走出去”。三是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的主体地位。四是加快实现资本账户可兑换,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成为可兑换、可自由使用货币。
初审编辑:周海升
责任编辑: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