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韩益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曲阜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是人类创造的精华,其内容就反映了暑假的人生观、世界观。我想从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儒家思想对书法价值体系的影响

  任何一门中国传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其内在发展规律外,还要受社会哲学思潮的影响,又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染。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学说都曾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比较起来,作用最大的莫过于儒家学派。

  在书法发展史中,赵壹《非草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对书法进行全面渗透、融合的缘起,并对后世书法以及书法理论批评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大贡献在于他将书法纳入儒学体系,强化了书法的文化品格,从而“明确地树立了一个儒家文化形象——书家对儒家文化的遵循将是最根本的宗旨”(陈振濂《书法学》),书法的审美从此确立了一个影响及今的模式——文化认读模式,即书法必须遵循儒学的理念和价值范式。同时,这也成为汉代以后书法理论所论述的首要文化内容。

  二、儒家思想对书家生命人格的影响

  “学书贵立品”、“心正则笔正”,在儒家看来,书法艺术与政治伦理、哲学等不同,不能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存在,要来自于个人的品格、修行、艺术修养,并受阅历、学识、气质、性格等影响。清代刘熙载《艺概》中说到:“书者,如也,如其学, 如其才, 如其志,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同时,书写时的情绪、环境、笔墨的精良程度等对书法创作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孔子对个体人格的尊重,影响了后世士大夫对独立人格的不断追求,古人视字为有生命的人,作为书法并有骨、筋、肉、血之说。苏轼则在此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成为书”的观点,苏轼的论述,明显地将书法与人品修养对应起来,无不是立足于人品与学养的基础上,这也与北宋当时“尚意”书法美学思想核心不谋而合。

  中国书法艺术把儒家所倡导的人伦修养视为自己成就艺术的阶梯,儒家讲德、才并重,并对德的要求特别重视,认为道德是才华的根本,注重人品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也是对中国书法崇尚人品学养、崇尚士气、崇尚劲健等品格的诠释。

  三、儒家思想对书法审美的影响

  书法审美价值取向随书法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观点,如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等等。但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和”审美标准,始终处于书法鉴赏与书法品评的主导地位,“中和”是万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表达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审美思想和人文精神, 是形成中国人普遍思维和审美方式的根源之一, 这也与书法中要求结构均衡、平正,“不激不厉”的审美标准相得益彰。

  书法中强调作品整体的理与情、法与意、形与神的和谐统一;线条要有力度、有弹性,要求书法的笔画、结字、章法等形式因素有变化但不杂乱;书写过程中运笔的提与按、轻与重、缓与急、藏与露;结体的主与次、疏与密等;用墨的浓与淡、干与湿,等等, 无一不是“中和”思想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适度原则成为书家遵从的美学规范,并形成了以 “中和”为美的书学观,所以,“中和”之美也就成为书法独具特色的审美理念。

  我来自孔子故里曲阜,在曲阜工作生活近四十年,我认为,书法艺术体现着民族精神的传承。书法作品不是就写写画画而已,书法艺术本身则属于儒家文化的一部分,而儒家文化则一直是主导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主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孔子研究院时,就弘扬传统文化作了重要论述。因此,作为书法工作者就应该有所担当,让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影响着书法艺术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