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微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刘光溪
2015年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基本协议,同意进行自由贸易,并在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广泛领域统一规范。关于TPP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成了国内社会各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甚至TPP将压垮中国经济的言论也甚嚣尘上。TPP谈判虽然已持续很久,但之前舆论一直都没有怎么加以关注,而这次TPP达成基本协议时,国内媒体给予了空前关注的原因,除了人们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不安和焦虑而产生的忧患心理外,更重要的是TPP的成员国都是环太平洋国家,而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我国却被排除在外,其外,TPP成员国的GDP总量占到了全世界GDP的四成,没法忽视。
TPP和TTIP建立后,中国的经济从此就会一蹶不振,这是危言耸听;我国正着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和TPP、TTIP之间是矛盾和冲突双方,这样的说法也有失偏颇。我们应该看到三者之间并非是针尖对麦芒、水火不容,“一带一路”随时敞开大门欢迎TPP和TTIP成员国的加入,TPP和TTIP的先进经验先进做法我国也可以学习借鉴,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共同推动本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一带一路、TPP、TTIP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带一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缩写OBOR或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习近平主席提出该战略构想,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65个,其中大多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达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TPP(Trans-PacificPartnership Agreement,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原名亚太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美国在2008年2月宣布加入,目前由其主导,于2010年3月开始TPP谈判,已发展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越南、秘鲁、马来西亚在内的12个成员国。
TTIP(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是美国与欧盟各国为了削弱贸易壁垒、统一监管标准而进行的协议谈判,于2013年6月正式启动谈判,协定如果达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
不管是我国的“一带一路”,还是美国主导的TPP或TTIP,其框架都是在WTO管理之下,并没有脱离《WTO协议》的涵盖范围这个基础。但TPP和TTIP们的建立,标志着现行的世界贸易体系有所动摇,传统的WTO体制正遭受新的挑战。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WTO多边机制陷入困局之时,“一带一路”作为东方国家中国的倡导设立的区域协作体制,TPP和TTIP作为西方国家美、欧主导的区域贸易协定,彼此属于“一东一西”,除了表面上的冲突,“一带一路”、TPP和TTIP对避免各国“单边主义”行为是有益处的,有助于在WTO更多的成员之间达成多哈回合谈判协议,可以东西融合,是一种贸易体制融合式、包容性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区域贸易协定一直呈增长趋势,跨区域的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发展迅速是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特别是在2001年11月多哈回合启动后此类贸易协定的数量激增,一些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化新的动力。在WTO的154个成员中已有65个成员签署或正在签署跨区域或跨洲贸易协定。可以预测,一方面,在多哈回合谈判最终达成协议之前,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今后国际贸易合作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这些区域合作之间可以学习借鉴好做法好经验,然后推动本区域合作成员国进一步发展;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及其多哈回合谈判也可以充分汲取吸收这些区域次区域合作先行试验的好做法好经验之后重新占据推动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引领权。从国际社会的现实来看,无论何时,世界经济中的集团化和全球化并不是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而是两种趋势并存,共同发展。所以说,包括“一带一路”、TPP和TTIP在内的区域性贸易体制彼此之间、区域性贸易体制与多边贸易体制具有相容性,区域集团合作与WTO之间是互补性竞争或者共赢性博弈的关系,而不是一种零和博弈或不是互补就是竞争的关系。在多边贸易体制规则的约束下,各区域性合作体制之间博弈的结果是社会总得益趋向扩大,各方得益多寡虽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向于不为零的正数。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世界各国正抓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推动变革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取向继续分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地缘政治因素更加突出,局部动荡此起彼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需要摒弃零和游戏、你输我赢的旧思维,树立双赢、共赢的新理念,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也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广泛领域;不仅适用于地区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区域性合作组织之间。“一带一路”和TPP、TTIP以及其他区域性合作体制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防范不同经济体经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共同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和挑战。
二、一带一路、TPP、TTIP的内涵比较
“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扩大同沿线各国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汇合点,有序推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商品资源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推动双多边经贸投资合作上水平、上台阶,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两翼、以周边国家为基础、以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贸区奠定坚实基础。
TPP协议共有30个章节,覆盖范围广泛的贸易和贸易相关问题,包括货物贸易、海关和贸易设施、卫生检疫措施、贸易的技术壁垒、贸易救济、投资、服务、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劳动、环境以及一些“横向”章节,旨在确保TPP能够胜任其使命,既能增进发展、竞争力和包容性,又能裁决争端,界定例外并提供制度性安排;除了对现有自由贸易协定(FTA)处理问题的传统方法进行更新之外,TPP也体现了一些新的、正在抬头的贸易问题和交叉性问题。TTIP包含以下五点特征:全面市场准入;实现承诺的区域性方法;应对新的贸易调整;包容性贸易;区域一体化平台。其目的是建立美欧自由贸易区,消除两大市场在行政领域的贸易障碍,促进欧美共同发展,致力于树立“21世纪自由贸易协定的标杆、全球贸易合作的新标准”。根据测算,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美国和欧盟的经济产出占全球总产出的一半;拥有8亿人口的TTIP一旦建成,无疑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TPP与TTIP的特征是封闭与排他性,基础是政治战略考虑,目的无非是通过政治手段重建规则,守住与维护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当今世界秩序中的既得利益,其意图主要有两点:一是借助TPP和TTIP之力助推复苏。据测算,若TPP和TTIP最终达成,将带动美国年GDP分别增长1.2%和0.4%左右。特别是置于优先位置的TPP,将使美国分享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红利,并借此打开亚太市场,为其“亚太重返计划”打基础。二是借助TPP和TTIP重塑国际贸易格局。当前,WTO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全球贸易区域自由化浪潮兴起,美国希望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重握国际贸易的主导权。美国在TPP和TTIP中力倡引入的ISDS(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赋予外国投资者直接起诉主权政府的权利。在他们认为由于国内立法导致其“预期利润”产生损失时,投资者可以绕过法院而直接通过由私人律师组成的仲裁委员会进行裁决。签约国政府要么修改相关政策,要么对跨国公司进行赔偿。在当前美元是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以及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的背景下,ISDS条款不得不让人隐忧,由于东道国希望获得投资,从而其他成员国国内政策作出妥协,进而妨碍该国司法和公正,使公众利益受损;但ISDS机制并不会给美国带来任何伤害或者说很小,由此也可以看出所谓TPP和TTIP“自由贸易”的虚假性,这些经贸协定是建立在力量强弱对比上的游戏。以往包含ISDS机制的贸易协定多是由一个发达国家和一个发展中国家签订,而TPP的严重性在于其是迄今为止包含最多发达国家
通过比较,显而易见的是,“一带一路”的范围比TPP、TTIP还要包容宽泛,其内容比TPP、TTIP更要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一是区域经济体的建立目的不同。美国主导TPP与TTIP的本意是使其自身经济恢复,着力于借助和加强亚太同盟、欧盟及伙伴关系,意在占据地区经济主导地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以便控制和占领国际贸易市场,体现的还是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而“一带一路”的建设宗旨就是“互利共赢”,中国没有特别的地缘战略意图,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全球的发展进程中和结果中,通过我国发展的外溢性会带动沿线国家发展,进而带动全球发展。二是成员国合作模式不同。TPP和TTIP设计了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塑造排他性的、更高标准的全球贸易与投资新规则,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将无法加入,以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与之截然不同的是,“一带一路”不设排他性的苛刻规则,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倡导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进行合作,是一种由中国首倡的、各方共赢的包容性巨大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三是合作内容不同。TPP和TTIP仍是以传统经济和贸易为主的国际合作机制,由于其较高壁垒,还是属于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而“一带一路”不仅限于经济合作,而是一种全方位合作,通过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为此,还制定了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战略、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东北亚经济整合战略等一系列一体化的配套战略规划,形成了主权投资基金、亚投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配套金融支撑体系,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全新战略规划。这些与传统以经济和贸易为单一内容的其他国际合作机制是完全不同的。总的来说,“一带一路”与TPP、TTIP对比:前者具有公正性,而后者具有不公正性;前者具有平等性,而后者具有歧视性;前者具有包容性,而后者具有排他性;前者具有非对抗性,而后者具有对抗性;前者具有和谐性,而后者具有冲突性。
三、我国在新国际贸易格局下的新发展机遇
在多哈回合谈判迟迟不能结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反思近年来国际经贸格局呈现“东升西降”的不利变化,更加重视区域合作,意图维持和重建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贸易规则新体系。在此背景下,区域一体化进程呈加速发展之势。通过TPP和TTIP,美国力图推进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启了美、欧倡导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全面巨变的号角。我国要看淡TPP和TTIP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反而更要在更高层次上挖掘TPP和TTIP发展带来的新红利,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有助于中国加快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确保中国在国内贸易规则重构、政府职能转变、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构建等方面沿着国际贸易高标准和严规则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国际贸易自由化挑战,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促科学发展,积极主动应对挑战,加快“一带一路”战略、上海自贸区建设等都是我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趋势也是新机遇。
(一)加快“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遇。相对于TPP和TTIP这类区域贸易协定,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以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等多方面开放合作为重要特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模式,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符合各国的利益需求。“一带一路”不仅有利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抓住机遇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外贸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又能够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将国内过剩产能向外输出,增加国内产业的转型发展空间;在为欧亚各国(地区)参与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契机和新平台的同时,也为中国提升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话语权创造了条件,有助于确立中国在世界经济新格局中的地位,是带动国内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机遇。
(二)扩大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新机遇。作为改革试验田,自贸区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高标准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做准备。TPP和TTIP谈判的不断推进也是加强我国自贸区改革推进力度的重要机遇。把上海自贸区作为对亚太和全球的贸易触角和对接窗口,可着眼于TPP协议文本和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去糟取优,对TPP协议文本内容和美国2012年双边投资协定范本进行先行先试,通过开展评估和经验总结,加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其它有条件的地区争取有关体制机制复制,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的开放体系,借力借势推进各地区改革创新,是构建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对外贸易开放格局的重要机遇。
(三)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机遇。与美国“零和博弈”思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一直积极倡导与践行 “合作共赢”理念,以该理念推进的“一带一路”、 《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等也却越来越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和加入。目前,包括中日韩在内的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正在谈判之中,并有望于2015年内完成;另外,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亚太自贸区进程已经于北京APEC会议上正式启动。TPP作为一份高标准的贸易协议,可以作为推动APEC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动力,一方面,迫使我国加快正在倡导的RCEP、亚太自贸区、上海自贸区等建设,另一方面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谈判也可以学习借鉴TPP和TTIP的好经验好做法,吸引更多国家参与。因为一些不属于TPP的东盟国家确实需要更高质量、更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一带一路”、RCEP协定等,以维持他们各自经济体和整个地区的竞争力。RCEP涵盖16国、35亿人口,GDP总和达到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参与,相应的规则设定也会更适合参与国家国情,这也是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亚太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机遇。
(四)深化改革发展的新机遇。TPP和TTIP都在全力推进成员国间全面削减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特别是 TPP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还将环境、劳工、国有企业竞争政策等议题引入贸易规则协商之中,这些全新的高标准的确给中国产业带来挑战,但也会倒逼中国以改革适应高标准的新国际规则,实际上和我国的改革方向是一致的。我国之前的高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依赖低廉的劳动力和牺牲环境,未来我国企业将会面临来自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考验,这要求我国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加快国内各领域改革,特别是在涉及新一代贸易规则的金融、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亦应提速,在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上持续加大力度,真正达到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目的,是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国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战略机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