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打造金融风险防控“金鹰系统”

2020-06-11 16:46:38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作者:

  □记者 胡杨
  近年来,广东金融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蔓延的非法集资等问题也日益加剧,亟待运用新的风险防控手段。
  广东省政府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建设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以下简称“防控中心”),打造了金融风险防控“金鹰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全方位监控地方金融风险,防患于未然。

非法集资线上化、智能化、跨区域特点日益明显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广东省市场主体结构复杂而活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加之企业商事登记手续的简化和注册资本的降低,广东省非法集资线上化、智能化、跨区域的特点日益明显,相关风险的企业主体数量快速增加。
  具体来说,以往非法集资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介或面对面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如今却广泛利用线上资源,以空壳公司大量开立银行账户,并通过第三方网络支付迅速归集转移资金,作案痕迹较少。大多数不法分子将非法集资行为与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混淆是非,表面正常,其实“暗流涌动”,且因为网上运作,许多群众无法亲自到企业办公地址进行核实,因此许多案件都是在风险积累到相当大的程度才暴露。
  与此同时,在流量时代,非法集资犯罪分子已不满足于低效率的“单体”犯罪,转而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进行“集群”运作,打造极具自动化程度的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实现批量、自动收割。即便是疫情高发期间,以线上募捐、虚拟币资金盘APP等形式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仍然存在。
  利用互联网开展非法集资还突破了地理疆域,集资参与人更加广泛和多元,甚至部分不法分子在境外设立服务器和开展跨境交易,进一步加大了案件识别和查处难度。

形成风险的闭环管理机制

  为防范和化解上述一系列金融风险,广东省政府依托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建设广东省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打造了金融风险防控“金鹰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动风险全链条、立体化、高效率处置,有效落实主动发现与预警、实时监测、分析与辅助定性、配合与协助风险处置的四大职能。
  据防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金鹰系统能够通过四大渠道发现风险企业。
  首先是主动识别平台。通过对上千个非法金融活动样本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七大风险类别,即:非法外汇、非法代币、非法支付、非法期货、非法证券、非法黄金和非法集资,并针对这七大类风险进行风险特征提取,建立风险模型。
  其次为舆情监测平台。通过网站、微博、微信、贴吧等渠道,结合“高收益”“零风险”“保本保息”等10786个核心关键词,实时抓取国内110余万个采集点信息,及时掌握舆情动向。
  此外,金融广告监测平台可通过视频、音频、图片自动识别和关键词分析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时对全省25个广播频道、44个电视频道、42份报刊、10538个网站以及随手拍的金融广告进行自动识别、分析、预警。
  最后是金鹰投诉举报平台。通过收集省市信访数据、12345热线数据等,结合“金鹰投诉举报中心”微信小程序实现投诉举报信息预警,并结合基本工商数据、互联网公开数据、企业经营数据、政府非公开数据及大型网络科技公司数据,再通过监测预警平台可对非特定企业的工商变更异常、经营异常、立案/高风险关联、线下投诉、线上负面舆情、违法违规信息、涉诉/失信/纳税等情况进行风险排查,通过建立风险指数模型来发现企业风险。
  发现风险后,防控中心会将研判后的风险线索,或把相关的资料、证据、风险报告等发送至金融监管部门,让其组织相关部门来开展执法处置行动并反馈处置情况,目前形成了风险“识别发现-监测预警-深度研判-协同处置-核查反馈-持续监测”的闭环管理机制。

离不开高科技“打底”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手段在防控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在金融风险分析过程中,大数据起到基础性作用,不仅能获取用于分析的全方位、多层次、有深度的数据,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刻画企业全息关联图,寻找风险传导机制,呈现目标企业社会关系、历史沿革,比对企业扩张趋势,使金融风险防控措施有依有据。
  另一方面,云计算能通过构建企业全息画像,定位企业核心风险可视化的方式,实时监控目标企业异常行为,提前预警法人道德风险、操作风险,识别风险形成路径,准确找出企业可疑风险点,并通过模型分析对金融风险进行客观研判,部署预防化解工作,防止金融风险和涉众型不稳定隐患产生或扩大。
  此外,由于区块链科技具有数据不可篡改、高保真、防攻击等特点,可用于建设可靠的监管设施。以防控中心为例,其已建成融合防控中心、银行、互联网法院上链的非现场监管系统,并于2019年9月在P2P网贷行业试点运行,对行业机构实行评估分类、披露公示、集中管理、动态监测、预警提示,并通过加密上传存证,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实现动态监测经营状况,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为司法机关取证提供便利。例如2019年就协助广州市实现P2P网贷机构0爆雷,实现了出借人数量、平台借款余额、借款人人数稳步下降,帮助行业实现整体有序出清。

呼吁信息化防控全国“一张网”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国各省都已分别建立了自己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设施,国家也建立了全国性的监测体系,但是全国性统一的信息化防控暂时没有形成“一张网”,且金融监测预警平台设施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仍然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共同努力去解决。
  一是数据方面。数据的来源主要基于公开数据或网络数据,政务数据、银行账户数据等数据暂时未能有效利用。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不够标准化,也未进行有效整合,影响风险防控合力。
  二是流程方面。鉴于金融风险复杂性、突发性、蔓延性、变异性,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地区,全方位全链条防范处置流程仍然不完善、不能覆盖全部风险状况,需要不断研究、积累经验。
  三是线上、线下尚需融合。如果过分强调监测预警平台的作用,而忽略了传统而艰苦的线下工作(如走访、排查、摸底等)的功能,不利于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防范处置格局的构成。一些金融风险发生并不一定涉及互联网,如果误认为线下的风险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广东已消失,则是人为造成了监测预警的盲区和空白。
  考虑到我国的金融风险防控仍存在一定发展空间,防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作为广东省以金融监管科技防控金融风险的数据枢纽和信息化部署中心,防控中心未来将持续加大力度推进系统建设完善,不断提升系统性能,同时,认真研究当前当地金融风险的特点趋势,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共同研究,逐步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不断织密信息化防控“一张网”,并在防控工作之中不断积累经验,为国家贡献更加有效的“广东经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