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股票

兴发铝业赴港上市 国内铝型产业洗牌在即

2008-03-20 10:40:00     作者: 尤文庆    来源: 大众网  

关键词: 兴发铝业
[提要] 中国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商兴发铝业(0098.HK)于3月初启动上市推介,目前已结束国际配售,将于3月17日进入第二轮的公众认购阶段,3月31日将正式挂牌香港主板。

    中国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商兴发铝业(0098.HK)于3月初启动上市推介,目前已结束国际配售,将于3月17日进入第二轮的公众认购阶段,3月31日将正式挂牌香港主板。
    据了解,此次上市,兴发铝业拟在香港发售1.254亿股,国际配售1.13亿股,公开发售1254万股,招股价或将位于2.28-3.42港元,集资2.86-4.29亿港元,工商东亚将作为其上市保荐人。
    兴发铝业在募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该公司计划2008年5月起其生产业务将由目前的基地转移到三水区。为此,此次香港上市兴发铝业所募集资金中,80%将用作支付收购三水厂房的土地、增购机器及设备等;5%用于研发;5%用于市场推广;余下1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公开资料显示,兴发铝业在三水区的生产基地第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开工,到2010年形成年产15万吨工业铝型材的生产规模。
    兴发铝业高管表示,公司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三水区,不仅仅是地点的转移,同时亦是产业及技术升级的过程。目前兴发铝业各类铝型材主要生产线为39条,仅为10万吨左右的总产规模,而由于上马大吨位挤压机等设备,其生产线降为20条,但到2010年全部生产量落成后总产能将增加63%。兴发铝业雄心勃勃的扩产规划将使目前中国铝型厂市场更为激烈。2007年中国铝材总产量可达到1050万吨,但是分布于约700家的生产厂家之内,随着国家节能减排、铝材出口退税取消及海外巨头的进入,部分企业将面临淘汰出局或是被兼并的命运。
    整个2007年,国家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措施接踵而至。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先是紧急通知叫停铝冶炼盲目扩张,然后清理在建拟建项目,加大铝行业准入管理的力度,公布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并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11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铝行业准入条件》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从资金和技术标准上规范和限制铝行业的扩张,制止铝行业盲目投资。
    2007年7月1日,铝制品的出口退税被取消;8月1日,财政部宣布对部分铝产品开征15%出口关税,让中国铝制品出口面临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铝挤压公司萨帕集团(Sapa)于今年2月发出公告,称该公司将收购中国铝加工行业知名企业广东金桥铝材集团,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而在萨帕之前,海德鲁、加铝、日本轻金属、新加坡麦达斯、马来西亚齐力集团、日本吉田、瑞典萨帕等外国公司都已经在国内建立了铝挤压企业。
    分析人士认为,国家节能减排诸多措施的出台、出口退税的取消及外资的蜂涌进入有望促进国内铝工业的健康发展,在限制中小企业扩张的同时,间接推进行业的集中整合,但同时也为规模以上企业带来更大的成长空间,从供应上对铝价形成长期支持。
    兴发铝业高管表示,目前该公司以生建筑铝型材、工业铝型材为主导,未来将向工业型材转型,三水基地即是以工业型材生产为核心。目前西欧国家建筑型材消费量分别占总消费量的比例正在逐步调低,以日本与美国为例,其比例为62.5%和44.5%,中国方面则高达75%左右,工业型材的发展具备下一步的巨幅成长空间。目前我国专业生产建筑型材以及工业材与建筑材都生产的有600余家,但只有100家左右只生产工业铝型材。
    作为国家指定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兴发铝业在研发及融资方面获得国家及银企的强力支持。2006年其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参与并主导铝合金型材行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其主导的广州地铁二号线节能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目前该公司正在进军开发高速列车、航空航天用等新型工业铝材。
    分析师认为,根据中国铝型材市场的景气行情及兴发铝业的过往表现,其2008年度合理预测市盈率 (PE) 应在8至12倍,预计2007年至2009年盈利复合同比增幅将超过30%。

    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吴毅斐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