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7 11:08:00 作者: 马曼然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编者按:大盘自9月1日反弹以来,A股市场中到处弥漫着概念股、题材股的气息,横飞的是物联网、重组,暴涨的是创业板,只要有概念就能连拉两个板,大盘蓝筹股也沦落到看人眼色过活的日子。
本周五,保险、银行、券商等金融股和石化双雄等大盘蓝筹股突然集体异动,强势引领大盘站在3300点上方,题材股、创业板个股原形毕露,满盘皆绿。
是蓝筹王者归来,还是滞涨下的昙花一现?
大势研判?
风格转换何时到来
截止到12月3日,自9月1日开始的这轮反弹行情中,巨潮小盘指数上涨了41.51%,巨潮中盘指数上涨了36.24%,而巨潮大盘指数却仅上涨了26.12%。与此同时,代表大盘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上涨了26.87%,上证50指数上涨了22.37%。
从指数上看,近期中小盘个股表现明显强于大盘股蓝筹股,这意味着现在仍是题材概念横飞时代,那么周五涨升的大盘权重股有没有机会重新雄起,找回“后5?30”感觉呢?
风格转换时机临近
建银投资分析师李崇斌对风格转换问题有着长期的研究,他认为,自2005年以来,大小市值品种的风格转换每隔3~5个月就会进行一次。自今年9月以来,小市值品种领涨大盘已经有3个月了,这意味着:1,在未来两个月中,大市值品种可能有所表现。而近期钢铁、煤炭等部分大市值品种开始走强可能就是苗头。2,小市值股票的估值风险已经显现。目前,小市值股票相对大市值股票的估值倍数已达2倍多,创出2007年“5?30”时的新高。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日,小盘指数成份的静态市盈率为59倍,大盘指数成份的静态市盈率为20.8倍。而巨潮小盘指数相对巨潮大盘指数估值溢价为183.65%。从近4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小盘指数相对大盘指数估值溢价的历史均值为112.49%,理论上限值为184.86%,理论下限值为40.12%,目前小盘指数相对大盘指数183.65%的溢价水平已经达到了理论上限值。
虽然自今年9月份以来,中小盘股持续表现强势,而大市值权重股则长期表现呆板,但从上述数据表明,无论是从时间上和大小盘指数之间估值溢价水平上看,大小盘股之间的风格转换时机从理论上讲已悄然临近。
风格转换受多重因素影响
历史数据显示,当大小市值股的走势时间偏离度已进入敏感区,而幅度偏差达到了极限时,风格转换将会来临。但从目前盘面上看,除钢铁、煤炭等部分大盘股有所活跃外,金融、地产、石化等真正的“大象”却无走强迹象(虽然本周五,他们都突然大幅上涨,但尚未形成有效长期上涨趋势)。回顾历史上大小市值股票风格转换之前的种种迹象,记者发现,当某一类股票整体走强前,往往会提前出现一两只股票率先启动,并长时间保持一定热度,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带动整个板块的启动。如今年5月份银行板块整体大涨之前的几个月中,浦发银行(600000)、深发展A率先启动,并持续大涨数月,最终带动了银行板块的整体上涨。
目前,影响沪深股指的金融地产,仍没有哪只个股能率先冲出重围,并保持较长时间热度,这也导致期待中的大盘股行情至今毫无启动迹象。对此,深圳龙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险锋认为,目前大盘蓝筹股表现疲弱,主要和基金不作为有关,目前基金仓位明显偏高。
从图2可以看出,当前股票型基金仓位已经接近年内仓位峰值区域。这一方面说明,基金对后市的乐观预期;而另一方面,基金仓位上升并没有带动大盘蓝筹股的相应表现,这说明当前基金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主题投资上,并不愿在权重股上超配。但随着年底临近,基金也有可能有着和往年一样为争业绩排名而拉高权重股的冲动。
中信证券(600030)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胡浩在年初分析小盘股行情的时候曾经提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认为今年的大盘股只有阶段性表现的机会,表现时间不会太长;要想看到大盘股战略性的投资机会,需要宏观数据的明确确认。”根据胡浩的经验,当经济增长处于复苏阶段、信贷成本偏低时,对小盘股有利。而当工业增加值显著回升时,大盘股方被关注。目前国内经济仍处复苏阶段,工业增加值同比仍未明显回升,只有当通胀带来货币紧缩时,大盘股表现相对会更好一些。
建银投资的李崇斌也注意到经济周期与大小市值炒作的规律,他的观点与胡浩相似。李崇斌告诉《红周刊》记者:“今年全球经济是一个危机刚过的复苏过程,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流动性、高频率的行业整合下的经济环境,为小盘股的表现提供了温床。今年即将过去,上述的'三低’将会在2010年开始走高,'两高’则会出现走低。反映在股市上,就是流动性催生的行情渐渐离去,业绩支撑的行情将会慢慢来临,随着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公司业绩继续回升,炒作年报业绩的行情逐渐临近,低估值、高增长的大盘蓝筹股将会得到资金的热捧。”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