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08 12:15:00 作者: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一旦完成保壳、借壳的工作,这些个股有可能一飞冲天。郭晨凯 制图
年底的一场轰轰烈烈保壳运动随着2009年的落幕戛然而止。S*ST恒立、*ST铜城忙着转让债务,*ST欣龙完成债务协商, ST波导变卖家产……为保壳,各家公司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一旦完成保壳、借壳的工作,这些个股都有可能一飞冲天:2009年,*ST九发以30个涨停成为“涨停王”;2008年,ST长运因西南证券借壳连续45个涨停成为当年之最;2007年,大名鼎鼎的*ST金泰涨停神话不仅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其负面影响也足以警示后人。
2010年,“涨停王”会是谁?暴利诱惑背后又藏有多少风险?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种胜利者属于少数局内人的博弈。且让我们细解那些在公告中无法看到的ST公司借壳故事。
借壳初衷 两种需求与“先打底仓”
矿产主小莫手中有一个每年盈利数千万元的矿,虽然盈利稳定,但是他还是感到现金流紧张,于是便在各地四处搜寻壳公司以求借壳上市摆脱困局。在近一年时间内,他遍寻ST公司,却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壳资源。然而令他意外的是,由于一年多来的找寻,他对国内的那些壳公司都有了不同的了解,使得他个人对ST股的投资精准无比。结果,虽然他的公司毫无收获,但是他本人却在二级市场上赚了一大笔。
小莫是具有代表性的。虽然2009年IPO空前加速,创业板如期而至,数十家大盘的、小盘的公司先后上市,但是依然有许许多多像小莫这样的人在为自己旗下表现不错的资产寻找壳资源。
“会通过借壳的途径上市的公司大多是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公司。”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也有不少例外,比如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可能主要是出于对上市速度的考虑,但是更多的公司选择借壳上市不仅是因为IPO的过程过于漫长,也是因为IPO的要求远高于资产重组的审批要求。”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