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 股票

探秘碧水源:膜技术有名无实

2010-05-04 09:13:00     作者: 赖智慧    来源: 投资者报  

关键词: 碧水源,膜技术
[提要] 碧水源目前市盈率高达207倍,以4月26日创下的175.58元最高价计算,碧水源市值一度达到258亿元,在创业板中甚至超过首批上市的神州泰岳。”  上述污水处理技术人员表示,“碧水源膜产业基地用的部分产品也是从国外买膜进行组装的。

  海淀区西北四环交汇处,一栋九层高的枣红色办公楼,大厅里空空荡荡,大门和屋顶上挂着“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和“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的牌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识,如果不走到二楼,没人知道这里就是刚刚登上创业板并顶着“两市第一高价股”光环的碧水源(300070.SZ)办公区。

  公司前台紧挨二楼电梯门,并挤在筒子楼那略显狭窄的过道里,过道两边是单间式的各部门办公室。没有窗户的会议室里,密集摆放着各类荣誉证书和工程图片。无论从办公楼结构看,还是从内部布局看,这家民营公司都透着一股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保守气息。

  与不起眼的外表相比,碧水源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堪称惊艳。不但69元/股的发行价和94.52倍的市盈率令人惊叹,而且1.61%的网上中签率也刷新了创业板新高。4月21日上市首日,更是以120%的涨幅荣登两市“第一高价股”宝座。

  碧水源目前市盈率高达207倍,以4月26日创下的175.58元最高价计算,碧水源市值一度达到258亿元,在创业板中甚至超过首批上市的神州泰岳。

  与其他污水处理上市公司相比,碧水源也贵得离谱。创业环保去年净利润是碧水源的2.24倍,而当天收盘市值还不到碧水源的一半。同样是北京的环保企业,首创股份去年净利润达4.47亿元,是碧水源净利的4倍,而当天的收盘市值还不到碧水源的70%。

  此前并不知名的碧水源到底有着怎样的底气?什么原因造就了碧水源的上市疯狂?在投资者和众多券商分析机构对碧水源的一片喝彩声中,《投资者报》记者对碧水源进行了深入采访调查。

  技术领先有名无实

  碧水源是由前国家科委官员、归国留学人员文剑平2001年创办的专业从事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技术开发应用的环保企业,主要采用先进的MBR技术为客户提供污水处理厂或再生水厂的建设。这样一家上市后就被疯狂追捧的公司,2007年前还只是家默默无名的企业,全部员工仅90余人。连公司董秘何愿平也表示,“公司在2007年之前名不见经传,2007年底才被来调研的管委会领导发现,称公司为山窝窝里的金凤凰。”

  这只“金凤凰”上市拥有高发行价和高市梦率,并受到投资者热捧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在于,公司自称是污水行业膜生物反应器(MBR)开发与应用的龙头。公司在招股书里表示,目前已在国际公认的MBR工艺技术、膜组器设备技术和膜材料制造技术三大关键领域全面拥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并声称目前MBR技术全世界仅三家,碧水源就是其中之一。

  事实果真如此吗?《投资者报》通过对多位业内人士采访了解到,碧水源早年并不从事膜生产,所有膜产品全部从国外买进。“公司前几年甚至连膜如何生产都不知道,根本没有任何技术,也没有膜生产工厂。”一名污水处理技术人员如是说。

  碧水源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用到的膜材料全部从日本进口,主要从日本三菱进口,部分是日本旭化成的产品。

  最近几年,公司表示掌握了膜生产技术,可以自行生产膜。敢如此声称主要是源于2008年在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建立了碧水源膜产业基地,号称是世界最大的膜生产基地之一,具备年产200万平方米的PVDF(聚偏氟乙烯)膜制造能力。成立之时,文剑平甚至表示,此举正式宣告我国MBR用膜依赖进口的历史结束。

  事实是,公司生产的膜只能部分自给,目前自给率仅30%,大部分仍靠从国外买进。最近三年,公司从三菱商事(中国)商业有限公司及三菱丽阳采购产品的金额分别为6871万元、3672万元和2369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金额的65.56%、49.43%和12.28%。

  中国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宪秋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国内膜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小,但部分技术仍有一定差距,而且国外企业在技术转让方面非常谨慎,致使许多国内企业都通过买进国外器件进行组装。国内部分膜生产企业不过是一个组装厂,将国外产品装入就变成自己的技术。”

  上述污水处理技术人员表示,“碧水源膜产业基地用的部分产品也是从国外买膜进行组装的。”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以国内膜生产技术为准排行,号称全世界MBR技术第三的碧水源也很难上榜。记者就国内哪些企业膜生产技术较好采访刘宪秋时,他认为,包括反渗透膜、微滤膜、超滤膜、平板膜等在内,做得较好的是杭州水处理中心、北方膜工业公司、天津膜天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津膜天膜”)、江苏蓝天沛尔、上海斯纳普、海南立昇等,而没有提到碧水源。

  事实上,污水处理项目回报率比较固定,不存在暴利,很多城市污水处理企业投资大但利润率有限,只是回报相对稳定。MBR尽管技术较为先进,但运行成本高,不但价格高,而且有寿命限制,涉及到更换和后期维护,需要一大笔费用,也因此被称作“神奇而高贵”的技术。

  刘宪秋介绍,近年应用广泛是因为成本降低了约30%~50%,但仍比传统工艺成本高出至少10%。

吴毅斐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