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站内搜索:search
发行萎缩 新基金难成做多主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李良  时间:2008-04-16 08:56:00   【浏览字号:

    自今年新基金发行开闸以来,已发或正在发行的基金超过30家,4月份也因此迎来了一个基金发行的小高潮。本周陆续有长盛创新先锋等多只基金进入发行。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时候,大量股票型基金的发行让人们对市场未来的资金供给充满遐想,甚至有市场人士振奋地表示,新基金完成发行后有望成为做多的主力军。但事实上,从近期新基金的发行状况来看,很多基金可以用惨淡来形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基金更多的是为了“生存”而战,尚难担当重任。

  发行市场不容乐观

    进入4月,新基金发行遭遇寒流。由于发行效果不理想,某基金公司旗下3月份启动发行的一只基金正考虑延长发行期。“虽然考虑到市场低迷会对基金发行造成不利影响,但没想到影响会这么大。”该基金公司人士表示。遭遇尴尬的不仅是该基金,多只3月底和4月初启动发行的基金也在发行首日就感受到了市场异乎寻常的“寒意”,某基金发行首日认购额甚至不足一千万元。这与去年动辄首日上百亿的认购额相比,可谓天壤之别。

    凭借旗下基金优异表现一度热销的东吴行业轮动基金近期也感受到了这股寒流。东吴行业轮动基金发行将于本周收官,在启动发行的前两周,东吴行业轮动基金的发行量在同期发行的基金中处于领先位置,仅华夏银行一家渠道销售额就达到10亿元以上,但步入4月份后,发行工作变得艰难起来。“最后一周,我们会冲刺一把。”东吴基金某人士表示。有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冲刺成功,预计东吴基金的发行量也不过30多亿,与获批的100亿元发行上限仍有相当距离。

    某基金公司人士将此轮新基金发行遭遇困境的原因归结于两点:一是市场的低迷。由于股指反复暴跌,投资者的信心在一次次被激起之后又一次次被摧毁,导致目前投资者的信心几乎丧失殆尽,这种信心的丧失也同样传递到基金投资者身上。在信心缺失的情况下,基金产品遭受冷遇完全在预料之中。二是新基金扎堆发行,大大削弱了单只基金的营销效果。扎堆发行不仅造成新基金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导致作为基金销售主渠道的商业银行应接不暇,某银行同时代销的基金竟达7只以上,销售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事实上,扎堆发行的情况4月下旬可能愈演愈烈。本周就有诺安灵活配置基金、东方策略成长基金、长盛创新先锋、华富收益增强债券基金4只新基金启动发行,许多刚刚拿到批文的新基金也将在4月下旬启动发行,加上仍处在发行期的新基金,4月下旬的基金发行大战将十分激烈。

    “从目前来看,新基金发行对规模的期望值要降低,首先要解决获得成立的‘生存’问题,其次是要抓住市场暴跌后的机会做出好业绩,才能最终获得投资人的认可。”某基金公司人士感叹。

  增量资金低于预期

    由于此次新基金发行的密集度大大超过以往,许多市场人士对此抱有很大的期望。但随着新基金发行遭遇寒流,这种期望值正在一步步降低。

    最乐观的计算在3月份,有分析人士按照获批基金的上限计算出股票型基金合计有望给市场带来1500亿元的增量资金,这不禁令市场为之一振。但很快,人们发现,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新基金的发行根本不可能达到上限,预期值便大幅降低。东方证券分析师胡卓文表示,预计新基金的发行最多也只能给市场带来5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如果反弹能够持续,它们必定会为指数重拾升势作出贡献,但如果指数继续下跌,它们也无力对抗市场趋势。另外,市场正在从之前一段时间的全面看空逐步转变到多空观点并存,每家基金的观点并不一致,这500亿元资金建仓步调也不会保持一致。

    不过,仍有相当数量的新基金执掌者对后市表示乐观。东吴行业轮动基金的庞良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指数大幅暴跌后,庞良永多次向记者表示,暴跌对于新基金的建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目前A股市场风险已大大释放,底部在逐渐构筑之中,这为即将结束募集的新基金带来了低成本建仓良机,为未来长期优秀业绩表现奠定了基础。

    摩拳擦掌的不仅仅是即将收官的东吴行业轮动基金,某尚未启动发行的基金也在酝酿缩短发行期,尽快进入建仓期。“我们估计会把发行期缩短到两周左右,不简单追求规模,而是希望能在下一波行情启动前完成建仓,以优异的业绩回报投资者。”该基金所在基金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

编辑:张元亮
>>浏览更多热点新闻,了解更多财经知识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论坛精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