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新闻
本站搜索:

过度追求西瓜经济效益 一个"催"字伤了南京瓜市

2012-07-12 14:00:00     作者: 吴剑飞 赵晓勇    来源: 新华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西瓜,土壤盐化,小果型
[提要] 往年盛夏,南京人一天能“啃”掉来自全国各地近800吨西瓜;如今,这个数字已大不如前。大量使用催熟剂、催红剂、膨胀剂等化学激素,其实就是改变了果蔬的生长环境,也改变了它们的品质。

  往年盛夏,南京人一天能“啃”掉来自全国各地近800吨西瓜;如今,这个数字已大不如前。不少市民抱怨,西瓜不甜不说,有时候还有一股说不出的怪味,只好不买或少买。

  西瓜为什么不甜了呢?省农科院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对西瓜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各类激素、化肥的滥用,催熟催红催大的西瓜让人们胃口大减。

  “甜沙瓤”成了甜蜜回忆

  7月10日,江宁区秣陵街道的刘卫华给孩子买了个外表非常养眼的西瓜,可孩子说吃起来一点都不甜。

  在上世纪80年代,夏天南京街头的西瓜“苏蜜一号”主打天下,很多老南京人对它情有独钟。据了解,“苏蜜一号”西瓜品种是1979年由省农科院培育出来的,品质好、含糖量高、口感好,俗称“甜沙瓤”。当时,整个长江中下游大面积培植“苏蜜一号”。不过,这种瓜虽然口感极好,但缺点也不容忽视:产量不高,一亩地只产1000-1500公斤;抗病性也不强,容易发生病害。1993年左右,随着外地亩产达2000公斤、抗病性也强的“京欣一号”入市,“苏蜜一号”渐被淘汰。

  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羊杏平说,西瓜分小果型、中果型和大果型三种。“苏蜜一号”和“京欣一号”西瓜都是中果型的西瓜,个重在3至5公斤。现在,南京地区种植的中果型西瓜多为“京欣一号”,而“苏蜜一号”虽有零星种植,但比重连1%都不到,南京市民几乎吃不到了。

  甜不甜,多种因素决定

  “西瓜的甜度主要和其糖分积累有关系,而影响糖分积累的因素是昼夜温差和光照。”江宁区横溪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徐颂涛说。7月之前是头茬瓜,日照、土壤的养分最充足,生长的条件最好,自然口味也最佳。而二茬瓜是在头茬瓜的瓜藤被剪掉以后重新生长,生长期经历梅雨季节,湿度大,昼夜温差不大,不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这才造成二茬瓜的口味偏淡,水分虽多但口味不甜。

  “气候因素是一个方面,产地、土壤也很关键。”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教授王辉说。江宁横溪和东台市多年注重西瓜科研,大量采用鸡粪、豆饼施肥种瓜,这两地的瓜口感甜美、水分充盈,代表江苏西瓜的水平。而目前,南京市场的西瓜主要来自安徽和山东等地,瓜农为抢早入市,多在七八成熟时就采摘,而西瓜的最佳采摘时机是九成熟。此外,长途运输也往往会使新鲜度大打折扣。这些都是西瓜不甜的原因。

  “外地一些瓜农过于看中高产和季节,很多大户采用了西瓜苗嫁接葫芦苗的技术,长出来的西瓜抗病害力强、个头大、产量高,致命的缺点就是不甜。”东台农业技术服务公司推广部部长徐子敬说。用南瓜秧的长得快、结得多,抗寒抗病,零度都能生长;葫芦接的不抗病,也耐低温,吸肥力仅次于南瓜,口味比南瓜接的好。

  西瓜越来越不甜,还有一个“病根”就出在大棚上。专家们说,随着大棚使用年限增加,土壤会出现“营养过剩”,导致作物“富营养化”,抗病能力降低。同时,由于大棚栽培常年封闭,导致土壤盐化加重,西瓜不能很好地进行光合作用,长大后吃起来没味道。

  催熟催红催大,好看不好吃

  近年来,西瓜使用“膨大剂”、出现“爆炸瓜”,让不少人对西瓜的质量及食用安全产生动摇。调查表明,由于种植方式改变,越来越多传统瓜果好看不好吃,甚至沦落为低营养食品。

  记者近日赴兴化市临城镇小江北生态庄园采访时,董事长徐风桂随手从地里采来一只西瓜剖开,瓜瓤呈粉红色、子很少,但一个个黑亮饱实。尝了一片,果然鲜香脆甜。“这瓜叫8424,是全国闻名的彭氏西瓜公司培植的,庄园去年引进种植。”徐风桂说,为保证西瓜的天然品质,庄园在生产中采用发酵的鸡粪作基肥,不使用任何甜蜜素、催熟素、膨大素。

  产业化、科技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之路,但如何走好这条路,不能光靠单个农民的自我觉悟,政府部门应加以引导。不少果农、菜农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打破了传统农家肥为基础、化肥为辅的施肥方式,使土壤盐碱化,出现板结、退化,不利于果菜营养物质的吸收。

  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一些人在果菜生长期大量喷施催熟剂,有的干脆把果菜摘回家里焐,或在水中浸泡,导致果菜早熟。羊杏平告诉记者,目前流行的反季节果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食品短缺,但其营养价值的变化也是不可避免的。大量使用催熟剂、催红剂、膨胀剂等化学激素,其实就是改变了果蔬的生长环境,也改变了它们的品质。

system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